《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5年EGFR PACC突变NSCLC诊疗现状调研报告(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5年EGFR PACC突变NSCLC诊疗现状调研报告(41页).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调研报告撰写背景NSCLC 诊疗现状调研报告NSCLC 诊疗现状引言FOREWORD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双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 85%。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已成为 NSCLC 患者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然而,EGFR 突变类型复杂多样,除经典的 19 外显子缺失(19del)和 21 外显子 L858R 突变外,约 10%-15%的患者携带“非经典突变”,其中部分突变因特殊的蛋白空间结构特征被归类为“PACC 突变”(P-loop and C-helix compressing,P 环与 C 螺旋压缩型突变)。在此背景下,
2、EGFR PACC 突变 NSCLC 诊疗现状调研项目应运而生。本项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指导,旨在全面调研和分析 EGFR PACC突变 NSCLC 的诊疗现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诊疗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发奠定基础。调研发现:尽管 PACC 突变占中国 EGFR 突变患者的 12.5%,但近三成医生对其认知模糊或完全陌生。值得关注的是,仅有极少数医生能准确识别所有 PACC 相关位点。虽然NSCLC 分子检测率已达 84.2%,但在技术落地与覆盖范围上仍面临双重瓶颈。NGS 作为首选检测手段,实际使用率仅为 64.5%,PCR 检测则存在较高的 PAC
3、C 位点漏检风险。由于半数医院院内缺乏 NGS 检测能力,可能导致 PACC 突变患者被归类野生型,从而接受化疗等其他方案治疗。面对少见 EGFR 突变患者,临床选择呈现三种主要趋势:TKI 单药治疗、TKI 与化疗联用以及单药化疗。对于 PACC 突变,了解其结构意义的医生更倾向于采用 TKI单药治疗;而认知不足的医生则更多依赖化疗。三代 TKI 虽是主流选择,但现有方案疗效满意度仍有待提高。未来针对 EGFR PACC 突变 NSCLC 的管理需从认知升级、检测革新、治疗规范和药物可及性四大方面进行协同突破。首先,强化医生教育体系并推动权威指南整合 PACC 突变定义与治疗优先级,优化检测
4、报告标准以辅助快速识别。其次,推广高性价比 NGS 技术,支持基层医院引入 NGS 平台,或探索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新合作模式,同时推广可覆盖更多 PACC 突变位点的 PCR 试剂盒的应用。第三,加速前瞻性研究推进,基于伏美替尼FURTHER 研究开展 III 期注册研究,鼓励其他二代或三代 TKI 探索性研究。最后,将年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体系,设计患者援助计划如“3+3”赠药或商保联动计划。EGFR PACC 突变的本质在于蛋白空间构象的病理重塑,其诊疗挑战反映了当前肺癌精准医疗领域从基因位点认识到结构功能认识这一转变尚未完成的事实。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新的
5、范式“结构分型指导治疗”,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希望,也为医生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工具,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精准可及和治愈可期的方向发展。通过多方协作,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的新时代。2025 年 6 月CONTENTS目录181113NSCLC 诊疗现状一、调研报告撰写背景(一)、EGFR PACC突变NSCLC诊疗困境.21.EGFR PACC突变的定义和临床意义.22.EGFR PACC突变发生率.43.EGFR PACC突变诊断挑战.54.EGFR PACC突变NSCLC治疗挑战.5(二)、调研项目意义.7二、调研项目设计调研对象.
6、9统计学分析方法.9参与调研医生样本分布.10三、EGFR PACC突变认知现状EGFR PACC认知情况.12四、EGFR PACC突变NSCLC诊断现状NSCLC患者分子病理学检测率.14NSCLC患者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1518222630当前检测PACC突变位点覆盖率.16PACC突变检测困境.17五、EGFR PACC突变NSCLC治疗现状及不足既往EGFR少见突变一线治疗选择.19既往EGFR少见突变治疗满意度.20EGFR PACC突变患者治疗选择.21六、EGFR PACC突变NSCLC新方案价值评估新靶向药方案临床价值评估.23新靶向药方案临床应用可行性.24新靶向药方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