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百智库&清华大学: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报告(1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百智库&清华大学: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报告(156页).pdf(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研究报告车百智库是一家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权威机构、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以及能源变革、交通变革、城市变革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本研究报告属阶段性研究成果,仅供参考。数据引用、观点收集、研究论据等暂未逐一注明出处,由于部分信息来自外部,且未与企业一一核对,对一些企业的分析如不准确,以实际情况为准。前 言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欧阳明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 永 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科学责任专家王 贺 武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课题组成
2、员(排名不分先后)车百智库 / 朱晋、张健、曾玮良、吴依静、闫艳翠、牟语薇、唐高凤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 刘坚华北电力大学 / 罗燊课题参编人(排名不分先后)张 岚 大众汽车集团销售及市场营销部高级总监王 玮 大众汽车集团销售及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苗祎勉 大众汽车集团销售及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陈 旭 小鹏汽车公共事务总监梁 锐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 杨 烨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 炳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电气研发部主任 郭 静 诺贝丽斯中国对外事务负责人特别感谢特别感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
3、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世中国、ABB 中国、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重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对本课题研究提供的调研和数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我国汽车产业减碳面临严峻挑战。欧美交通碳排放均于 2007 年左右达峰,目前正通过汽车电动化等途径推动交通领域在 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汽车产业需承担更多的减碳责任。当前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 198 辆,相较发达国家平均 600 辆的规模仍较低,基于旺盛的居民机动化出行需求,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
4、速增长,汽车行业高保有量与快速增长的态势,与希望交通领域尽快达峰或者提前达峰的要求存在矛盾。汽车、交通和能源三者构成了相互支撑、互为约束的碳链条。首先,交通需求会影响汽车保有量水平和交通部门能源消耗量,从而影响碳排放。其次,汽车终端用能结构及能耗水平影响到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最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量,能源绿色化程度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上游制造端及道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必须在双碳战略统筹时进行全方位协同,才能推动各领域目标的落地。本报告全面总结双碳背景下全球汽车、交通与能源减碳的形势与特征,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剖析汽车、能源、交通协同减碳的重要意义和
5、思路,总结各领域当前面临的低碳发展新形势及产业链企业重点行动,提出协同背景下的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并为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战略部署和远期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第一部分总结全球汽车、 交通、 能源减碳形式, 梳理各国的具体时间及特点。目前各国在减碳行动上的历史责任、阶段任务、转型路径存在差异,各国均将汽车、交通、能源作为低碳转型的布局重点,但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战略形式、技术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在转型过程中各有侧重,相关国际经验可为中国未来的转型之路提供借鉴。第二部分介绍在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一是碳排放管理范围,我国汽车碳排放政策法规逐步从使用端向全生命周期扩展;二
6、是碳排放核算方法,汽车行业常参考国际公认或通用标准进行核算,亟摘 要待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三是碳排放核算数据收集问题,国内建立了多个碳排放评价相关数据库, 但有待完善、 协同并与国际互认;四是减排和减碳的关系问题,减排与减碳并行不悖,相关政策可协同发力、共同促进;五是汽车产业低碳转型面临着转型成本高的严峻挑战,但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投资效率提升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三部分概括汽车、交通、能源三大领域需要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及总体思路。从从产业关系、技术协同、政府减碳行动、企业减碳行动、国际发展形势等多个角度出发,三大领域减碳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各领域需要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