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行业可控核聚变专题研究:全球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快速发展-250419(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设备行业可控核聚变专题研究:全球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快速发展-250419(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股票研究股票研究 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股票研究/Table_Date 2025.04.19 全球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共振,可控核聚变产业快速发展 Table_Industry 核电设备核电设备 Table_Invest 评级:评级:增持增持 可控核聚变专题研究可控核聚变专题研究 table_Authors 徐强徐强(分析师分析师)任苒威任苒威(研究助理研究助理)庞钧文庞钧文(分析师分析师)021-38676666 021-38676666 021-38676666 登记编号登记编号 S0880517040002 S
2、0880124070039 S0880517120001 本报告导读:本报告导读:受益于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开支的上升,以托克马克为代表的核聚变项目正在加速落受益于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开支的上升,以托克马克为代表的核聚变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地,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投资要点:投资要点:Table_Summary 给予“增持”评级。给予“增持”评级。我们认为以托克马克为代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实验堆的快速落地也推动了上游设备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受益标的包括托克马克核聚变产业链上游的高温超导带材供应商精达股份、永鼎股份;超导带材加工供应商联创光电;偏滤器
3、及包层系统供应商国光电气;真空室供应商合锻智能。核聚变是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核聚变是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相较于传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核聚变在能量输出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相比核裂变,其在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方面表现更优,使被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核心方向。实现核聚变能利用的关键在于可控约束与自持反应,而目前主流技术路径为基于托克马克装置的磁约束方案。当前全球核聚变发展聚焦于实验堆建设,并逐步向商业示范堆过渡,托克马克技术因其成熟度和可扩展性,成为规模化能源输出的主要探索方向。全球核聚变产业进入加速期,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商业化进程。全球核聚变产业进入加速期,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商业化进程。当前国
4、内外核聚变发展仍以实验堆为主,商业堆的落地高度依赖实验堆与示范堆的技术突破。21 世纪以来,随着 ITER 等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全球聚变堆建设规模显著扩大。欧美日等先行国家持续引领技术探索,推动等离子体约束时长、能量增益等关键指标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产业资本加速涌入,2022 年以来全球聚变领域融资规模持续攀升,私营企业参与度大幅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投入自 2022 年起明显加速,形成以中核集团、中科院等国家队为主导,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民企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实验堆建设进度与国际差距逐步缩小。国内外协同推进下,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路径日益清晰。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核聚变市场空间有
5、望快速增长。尽管商业化堆的全面落地仍需实验堆的持续验证,但单座实验堆百亿级投资体量叠加建设提速,已驱动可控核聚变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我们预计 2025-2030 年托克马克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6810 亿元,而 2030-2035 年受益即将可能规模化落地的商业堆,托克马克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上升至 3万亿规模。快速提升的市场空间也为核聚变产业链,如超导带材、包层系统、偏滤器等环节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技术迭代与资本共振下,具备先发优势的国产供应链企业料将优先抢占增量红利。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投资规模不及预期,下游应用需求验证不足 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
6、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30 目录目录 1.投资建议.3 2.核聚变,民用发电的终极能源.4 2.1.核聚变是理想的未来能源.4 2.2.核聚变相较传统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有明显优势.5 2.3.核聚变的可控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5 2.4.以托克马克为主导的磁约束是最易实现的约束方案.6 3.全球共振,核聚变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8 3.1.实验堆加快落地,商业堆紧随其后.8 3.2.可控核聚变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9 3.3.资本竞逐与技术积淀下海外核聚变发展迅速.10 3.3.1.海外率先拥有了较为完备的核聚变实验堆体系.10 3.3.2.中国深度参与到了 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