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桔子:2024-2025年中国公司IPO上市分析报告(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桔子:2024-2025年中国公司IPO上市分析报告(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23第一节 IPO 行情跌至近十年的谷底根据 IT 桔子数据,从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2021 年是最高点,达到了 620 家;2017 年 A 股IPO 显著提速,上海和证券两大交易所的新股数几乎实现翻番增长,使得 2017 年成为近十年的次高点。2018 短暂地降速,之后几年经历了再次抬升,从 2021-2024 年,中国 IPO 公司数已经连续 4 年下跌,整体呈现了大 M 型的波动态势。从募资总额来看,2020、2021 这两年达到了创纪录的 7000 多亿元,之后一路滑坡,到 2024年新股 IPO 只有 217 家,同比减少了 44%;IPO 募资额仅有 1399 亿元,同比减少
2、了 64%。总的来说,2024 年正处于近十年的谷底。我们不得不去探究这一剧烈的变化到底是怎么造成的?由于二级市场的发行上市有着严苛的审核流程和制度、规则,个别偶然因素难以造成系统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 IPO 断崖式下滑主要是政策性的原因所致,包括比较显而易见的在 2024 年 4月“国九条”出台后,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发行上市的准入把关,提高了现场检查的覆盖面,从原来的 5%提高到 20%。对于上市前突击分红等行为,监管机构已将其纳入负面清单,并严格监4管分拆上市行为,使得一些相关企业不得不撤回申请。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股 IPO 的平均募资额为 6.45 亿元,仅略高于
3、 2017 年,是近 10 年来的倒数第二2017 年 A 股上市“开闸放水”,新上市公司数量首次大增,尤其是创业板新股数大增,导致上市公司总体及平均募资额达到最近十年的历史最低。2018-2022 年,中国公司 IPO 平均募资额处于较高的状态,超过了 10 亿元,且数据高于近十年平均值的参考线,2023、2024 年连续两年平均募资额下跌。从募资额来看,2024 年的这种下跌主要来源于境内 A 股上市数大量减少,尤其是大额 IPO 案子的缺失,而境外的小规模 IPO 却越来越多。比如 2024 年 IPO 募资 10 亿元以上的有 26 家个股,其中 20 亿元以上的仅有 11 家,而 2
4、023 年分别是 116 家、38 家。就极大值而言,2023 年华虹半导体从港股回 A 股二次上市,募资 212 亿元,创造当年 IPO 最大募资记录,2024 年美的集团从 A 股回到港股上市,募资 306 亿港元(约 245 亿元),是当年最大 IPO。这两个都是属于特殊的二次上市情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首发 IPO。再来看 2023 年有 2 家半导体芯片公司晶合集成、芯联集成的 IPO 募资均超 90 亿元;而 2024年路特斯 IPO 上市募资 8.8 亿美元(约 57 亿元)是新股最大 IPO,较之前有很大差距。5接下来,我们将分别针对中国公司的境外上市和境内上市做具体的数据分析。
5、第二节 A 股上市遇冰点期,美股境外上市创新高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 IPO 公司中选择在境内交易所(A 股,含深交所、上交所和北交所)上市的为绝大多数,平均每年占比 72%。2015 年最高曾达到了 87%。而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平均不到三成。不过在 2018 年,境外上市曾达到了 57%,首次超过了境内上市 43%的比例;到 2024 年,境外上市比例达到 54%、117 家,再次超过了境内上市的 100 家,这是近十年来第二次出现的“异常”。境外上市交易所中,中国公司更多愿意选择去氛围更加宽松友好的港交所上市,美股上市总体较少。不过,在 2024 年,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
6、的数量占总体比重为 24%,是这十年来最高的一次。这一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在沉寂许久后再一次得到了释放。从内部结构情况来看,A 股稳占第一的态势基本保持稳定,2018 年比较异常港交所新上市6公司数一度超过了 A 股 IPO 总和,在总体占比中猛增至 46%。这主要是由于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容许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新规第一年实施的吸引力。我们将境内、境外上市进一步细分到交易所维度,来看看近十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各交易所的具体数量情况。2024 年,由于监管审核政策收紧、全球经济不确定导致市场信心不足,以及很多企业业绩稳定性差而无法满足上市要求,种种原因作用下 A 股新股上市数总体减少
7、了超一半。从具体数值来看,2024 年上交所、深交所分别新增 34、43 家上市公司,均同比减均少了 67%;开市时间最短的北交所(2020 年开市)增加了 23 家新股,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达到了 70%。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2024 年,深交所的新股数量均以略微优势超过上交所;但在 2017-2021的这五年里,上交所的新股数量一直领先于深交所,尤其 2019 年科创板开通后,创业板吸引力下降,国内科技公司刮起一阵 A 股上市风潮,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度成为主流选择。2024 年,在科创板顺利上市的国内企业数量有 14 家,同比减少了 52 家,主要是证监会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属性的要求;
8、科创板占年内 A 股新 IPO 数中的比重为 14%,占上交所年内新股数的741%。不过,在更早之前,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证交所,拥有主板(中小板与主板于 2021年 4 月正式合并)、创业板板块,且在 2014-2016 年新股数量多于上交所。总之,“风水轮流转”,近十年里,A 股上市的第一把交椅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之间变换了几回。与 A 股新股数量腰斩滑坡相对的是,2024 年中国公司奔赴美国、香港上市的热情高涨。IT 桔子数据显示,2024 年在港交所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有 64 家,较 2023 年增加了 6 家。港股市场在 2024 年整体回暖,市场信心增强。另外,港交所推举优化上
9、市审批流程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为 IPO 活动注入了活力。从上图可见,港交所近十年来成为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第一选择,主要是因其规则包容、自由,拥有国际资本、地缘文化更亲近等优势。经历过 2018、2019 年的赴港上市热潮之后,近几年中国公司赴港上市整体有所下滑,但胜在平稳,每年保持在新增 70 家左右。美股方面,2024 年国内公司成功在美股纳斯达克 IPO 数量再次创新高,达到 52 家,比高峰期的 2019 年的 29 家还多。不过,这几年中企鲜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8相对于纽交所上市,纳斯达克上市的财务要求低、规模限制小、成本低、周期短。另外,其科技股的定位契合中国创新科技中小企业,
10、科技氛围好,交易机制灵活,监管相对宽松,且市场流动性较好,吸引众多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招股。总的来说,中企赴美股上市受资本、政治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较大。第三节 港股上市中的基石投资额平均占比超 45%基石制度起源于 2005 年,最初由香港交易所引入,其初衷是借助基石投资者的优质声誉,为赴港上市的内地国有企业释放积极信号,吸引散户等其他投资者,同时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认购,提高新股发行的成功率。后来这项制度逐渐被优化,基石投资者需要承诺购买一定比例,且上市后锁定 6 个月以上。同时,美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也逐渐接受了基石投资策略,不过具体规则与港交所有些许差异。数据显示,2
11、020 年,中企境外上市时进行基石投资在整体的占比显著走高,达到 46%。主要原因是在疫情突发状况下,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稳定,投资者情绪较为谨慎,基石投资者的作用尤9为突出,增强了投资者对新股的信心。不过,之后几年有所下降,到 2024 年下跌到 25%,原因或是在众多的中国科技公司纳斯达克上市中,基石投资者参与较少,进一步拉低了总体占比,不过该值仍远高于平均值水平。有数据显示,2024 年港股 IPO 的基石投资者中近七成有国资背景,比 2023 年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他们尤其偏好科技、生物科技与健康等领域,如“健康之路”IPO 招股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横琴产业投资基金,认购人民币 9500
12、 万元(约 1.03 亿港元)的发售股份。从 2024 年的情况来看,基石投资者的类型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还包括上市公司、地方国资/产业基金、产业资本等,甚至天使投资个人等也在积极参与到基石投资中。比如 2024 年 12 月,“毛戈平”IPO 引入了 6 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金额达 1 亿美元。CPE 投资 3500 万美元,正心谷资本投入 2000 万美元,L Catterton Asia 前合伙人王俊创立的 ACCFCapital 认购 1500 万美元,常春藤基金、Brilliant Partners Fund LP 以及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基金各自认购了 1000 万美
13、元。据 IT 桔子统计,从基石轮投资金额占 IPO 的募资金额来看,2024 年有 23 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基石轮投资额占 IPO 募资额的比例平均值为 46%。10其中,基石投资额占比达到五成以上的有 10 家上市公司,属于比较普遍的阈值,占比最多的有91%,华昊中天 IPO 募资 1.96 亿港元,而基石投资者认购的金额达到了 2300 万美元;佑驾创新 IPO 募资、基石投资额分别是 6.66 亿港元、5.4 亿港元,后者占比达到了 91%。基石投资额占比在三成以下的有 5 家,其中,最低的在 10%左右,江苏南京的制药公司“盛禾生物”2024 年 IPO 募资 3.92 亿港元,基石
14、投资者南京新港产业投资认购 540 万美元,仅占 11%。还有 8 家处于 30%50%之间。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过低的认购额和较少的参与方可能说明对投资项目的信心不足,但过高的金额和占比一是造成投资资金紧张的压力,二是无法撬动更多的公开市场和股民资金,因此,合理的比例是必要的,而且给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价值。另外,小马智行 2024 年 11 月在美股上市,IPO 募资额 4.52 亿美元,其中基石轮融资额为 2.28亿美元,刚好占到了一半,基石投资方为北汽产投、广汽集团、康福德高集团。附录:2024 年获得基石轮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20242024 年获得基石轮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
15、部分)年获得基石轮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部分)公司名称公司名称行业行业上市板块上市板块上市时间上市时间基石投资金额基石投资金额基石投资方基石投资方美的集团家电制造港交所2024 年 9 月12.6 亿美元UBS 瑞银|国调基金|比亚迪|博裕资本|睿远基金|CPE 源峰|海丰国际|HCEP MasterFund|大家人寿|中邮理财|中远海运地平线自动驾驶港交所2024 年 10 月2.2 亿美元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宁波政府引导基金华润饮料食品饮料港交所2024 年 10 月3.1 亿美元UBS 瑞银|博裕资本|中邮资本(中国邮政)|Oaktree Capital 橡树资本|香港中旅|Ghis
16、allo Partners|Pamalican|PTIndadi|Athos英诺赛科集成电路港交所2024 年 12 月1 亿美元江苏高投|苏州资管|吴江创投|意法半导体|苏州东方创联投资晶泰科技AI+医疗港交所2024 年 6 月3.37 亿元上海国盛集团|李家杰|法盛资本|百奥赛图|龚虹嘉如祺出行交通出行港交所2024 年 6 月未透露滴滴出行|广汽工业集团|小马智行 Pony.ai|文远知行老铺黄金珠宝首饰港交所2024 年 6 月5600 万美元腾讯投资|南方基金|CPE 源峰11多点数智零售科技港交所2024 年 11 月3.04 亿港元DFI Development重塑能源新能源港
17、交所2024 年 11 月3.24 亿港元九江经开区鼎创股权投资中心卡罗特家用电器港交所2024 年 9 月4000 万美元经纬创投|元生资本佑驾创新自动驾驶港交所2024 年 12 月5.402 亿港元康成亨投资|地平线声通科技人工智能港交所2024 年 7 月2.5 亿元光谷投资|江苏江控投资连连数字支付港交所2024 年 3 月2332 万美元杭州城投|杭州高新投|杭州高新讯飞医疗AI+医疗港交所2024 年 12 月3557 万美元招商局资本|中诚信投资|横琴金投|基石资本|合肥讯医创投九源基因生物技术和制药港交所2024 年 11 月3.52 亿港元和达产业基金|阿里健康(阿里巴巴)
18、|达泰资本|复星实业|香港健友|JointownInternational、吴启元小马智行Pony.ai自动驾驶纳斯达克2024 年 11 月2.28 亿美元北汽产投|广汽集团|康福德高集团傲基股份跨境电商港交所2024 年 10 月1.09 亿港元乐舱物流|赛维时代盛禾生物生物医药港交所2024 年 5 月540 万美元南京新港产业投资七牛智能云服务港交所2024 年 9 月1.83 亿港元嘉兴秀洲金控出门问问AIGC港交所2024 年 4 月9500 万港元中关村发展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昊中天生物医药港交所2024 年 10 月2300 万美元TPG 德太资本|润淼资产管理|百洋医药
19、|龚虹嘉健康之路医疗信息化港交所2024 年 12 月1.03 亿港元横琴金投|横琴产业投资基金草姬集团美容护理港交所2024 年 12 月2800 万港元Water Live Wealth Limited|VitalMessage|袁子豪顺丰速运综合物流港交所2024 年 11 月15.92 亿港元Oaktree Capital 橡树资本|WT AssetManagement|太平洋保险|MorganStanley 摩根士丹利|惠汉|GreenBetter|Wind Sabre Fund SPC|Ghisallo|睿郡资产|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截止日期:2024
20、 年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IT 桔子 I12第四节 国内上市公司有过半在 IPO 前得到风险投资IT 桔子数据显示,2024 年有 112 家中国新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不包含基石投资)融过资,占该年度 IPO 数量的比例为 52%,较上年下降了 2 个百分点。IPO 历来被视为风险投资的重要退出方式,不过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2018 年以来,VC/PE 在当年新上市公司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均超过了一半,其中最高点 2019、2020 年达到了 62%、68%。这也是 VC 投资狂热时代布局延后四五年的一个结果呈现。2021 年-2024 年国内新股发行数量呈现阶梯式地不断下滑,尤其是 2
21、024 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减少了近一半,不过 VC 渗透率并未大幅下降,VC/PE 的渗透率保持在 50%-60%之间。这种稳定性的内核或许可以反映下列事实:一是,投资策略的成熟与长周期布局投资策略的成熟与长周期布局:2019 年后,VC/PE 机构具有成熟化的投资策略,以及较长的投资周期和战略眼光,会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储备;二是,企业对资本的依赖度总体平稳企业对资本的依赖度总体平稳: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发展迅速,对资13金的需求大,资本关注度较高,而其他很多行业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度较低。第五节 2024 年中国新上市公司:制造业数量多5.1 行业分布:A 股与港股行业偏好
22、大不同2024 年,国内先进制造领域有 62 家企业实现 IPO,在总体行业中占比 28%;传统制造领域有34 家企业实现 IPO,占比 16%;汽车交通领域有 19 家,占比为 9%;医疗健康、企业服务领域各有 17 家企业实现 IPO,占比均为 8%。另外,电商零售、人工智能和物流、房地产领域各有 14 家、7 家、10 家、7 家新上市公司。目前,在公开发行市场为 A 股活跃主导的情况下,A 股由于上市规则限制,普遍偏好盈利能力强、业务稳定的企业,而制造业相关产业在财务数据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也就导致了国内新增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据了超半壁江山。具体到不同的行业上,可以从上市地及交易所
23、的分布情况明显看到,A 股和港股、美股的行业偏好截然不同。14“含 A 量”最高的行业是传统制造,2024 年有 26 家、超 80%的企业在 A 股上市;成功上市的 62 家先进制造企业中,在 A 股上市的有 46 家,占比 74%。人工智能行业偏好港股上市,2024 年 7 家中国人工智能 IPO 企业就有 6 家在港交所上市,仅“合合信息”一家在 A 股上市。国内企业服务领域公司则偏好在香港、美国上市,各有 7 家在港股、美股上市。医疗健康行业 2024 年在港股、A 股上市的数量有 9 家、5 家,汽车交通领域分布比较均衡,2024年港股、A 股、美股的新上市企业分别有 7 家、6 家
24、、6 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行业,2024 年 4 家新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都是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包括职业教育公司课标科技、企业学习服务商云学堂、智慧教育供应商网班 NetClass、K12 在线教育15公司纳米盒。这背后主要原因还是 A 股方面的政策变化,对一些行业做出了限制。5.2 地区分布:浙江、江苏企业偏好 A 股,广东企业港/A 股并重从城市来看,注册在香港的中国企业有 25 家新上市公司诞生,同比大增数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香港近五年来首次跻身年度中国IPO城市TOP1香港企业集体IPO高峰出现在2019年,有 64 家,此后 2020、2021、2022 年分别有 18、10、13
25、 家,数量较少。不同于大陆,注册在香港的企业有 90%选择在港交所上市,而港股上市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较大;2024 年香港有 6 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还有 19 家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北京在大陆城市中仍一马当先,2024 年一共收获了 22 家新上市公司。深圳市企业乘势而上,2024 年度新获 21 家上市公司。上海有 19 家新上市公司,以略微的弱势居于第三名。整体来说,北上深作为超一线城市,企业、人才等资源集中,2024 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仍处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苏州、杭州年度新 IPO 数有 10 家、9 家,领先于广州的 7 家。可以发现,部分发达省份也存在着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弱于个
26、别省内城市的情况。比如广东省内,仅深圳一城 2024 年产生的新上市公司就超过广东全省(深圳除外),远超广州市的贡献,其作为特区地位特殊;而苏州市,仅是江苏省内的地级市,贡献了 2024 年度省内超161/3 的新股力量,连无锡、常州两地的新上市公司数量都超过了省会城市南京。广东省历来是国内 GDP 一大省,经济实力强,而江苏省也有后来居上之势,两个省份在 2024年分别收获了 40 家、29 家新上市公司,在全国总量中占比 18%、13%。不过,从上市地点来看则大不同,2024 年江苏 IPO 企业有一半多在 A 股上市,而广东的新上市企业在 A 股和港股的比例均较大,且 2024 年广东上
27、市企业对港股的偏好更多一些。此外,广东省 2024 年新股所在行业,先进制造和传统制造领域占比为 47%,不足五成;而江苏省新股中占比达到了 67%,可见江苏省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更高,广东更全面更开放。2024 年新 IPO 的国内企业中,注册在浙江的企业分别有 24 家。北京在 2024 年度收获了 22 家17新上市公司,位居第五位,北京企业更偏爱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境内 A 股上市的仅 5 家。总的来说,2024 年新上市公司在国内分布既集中也分散,集中是有一半多分布在江浙沪、北京和广东,另外的四成分散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等大区,可谓全国“遍地开花”。5.3 耗时分布:A 股最年轻的上市
28、公司需要 6 年才 IPO注:以从公司成立到首次成功上市(IPO)的时间为计数条件,公司以上市公司发行注册的工商主体成立时间为准,可能与实际业务运营时间不同,数据仅供参考。根据IT桔子数据统计,2024年成功上市的国内企业中,从成立到 IPO历时3年不到的仅占4.65%;历时 310 年(不含)的占 27.44%,历时 1020 年(不含)的占比 46.98%,历时 20 年以上的占比 20.93%;其中,九源基因、瑞昌环境和小方制药、方正阀门四家都花了超 30 年时间。也就是说,七成创业公司从成立走到上市所花的时间超 10 年,其中有两成需要 20 年以上之久。这些企业中有不少是创新药研发药
29、企,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来验证,建立市场技术壁垒;还有一些传统制造的公司。此外,2024 年 A 股新股审核时长明显增加,平均需要一年以上,尤其是创业板推进注册制后,18其从受理到上市的平均时长为 784 天。也有一些企业多次冲刺 A 股上市无果,转而才寻求港股上市,导致上市进程也较长。根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4 年新 IPO 的中国公司中,在港股上市的有 37%成立时间不足 10 年,总体平均历时 13.3 年;在美股上市的有 50%成立时间在 10 年以内,总体平均历时 10.6 年。在A 股上市的仅有 12%成立时间不足 10 年,总体平均历时 16.8 年。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总体
30、更年轻,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是极氪(ZEEKR),2021 年 3 月成立,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背靠巨头,聚焦发展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业务,2024 年 5 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历时三年。2024 年港交所新 IPO 中,存在一些花了不到 3 年就上市的特殊情况。根据 IT 桔子统计,荣志集团、百乐皇宫、泓基集团、元续科技等 5 家是注册非香港公司,系其原本在香港境外注册,但需在香港申请开业登记,因此在香港注册的新控股公司主体成立时间较晚。除上述例外情况(指中国内地企业或其他境外主体在香港新设立控股主体),最年轻的中国创业公司是盛禾生物(Sunho Biologics,In
31、c.),2018 年展业,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专注于免疫疗法创新药研发,曾获倚锋控股、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最终资本在 2024 年等来了19IPO,总计花了 6 年左右时间。2024 年 A 股新 IPO 中,最年轻的公司是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的中仑新材,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主营业务是新能源膜材、生物基可降解膜材生产研发,从成立到顺利登陆深交所上市历时5 年半。总的来说,2024 年,企业想要顺利上市是非常不容易的,花费的时间也很长。5.4 募资结构:A 股大额募资下降,港美股以小额募资为主2024 年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中,港/美股情况相似,小额募资占了多数,超过 70
32、%的个股募资金额不足 5 亿元。主要是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影响,过去一年,中企赴境外上市艰难,港股市场和国际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情绪不佳,往往处于观望的状态。2024 年 A 股新上市企业中,以中小型 IPO 为主,其中有 44%的公司募资额不足 5 亿元,39%的新股 IPO 募资大于 5 亿元、少于 10 亿元;还有 17 家募资金额超 10 亿元,比上年减少了一半多,占比 17%,仅有国货航、永兴股份、艾罗能源这 3 家企业的 IPO 募资额达到了 20 亿元以上。A 股募资额最多的国货航,IPO 募资约 30.39 亿元,为年度最大。2024 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中,仅有 6 家中国公司
33、募资超 10 亿元,分别是美的集团、顺丰速运、地平线、华润饮料、茶百道、英诺赛科;其中,美的集团以 306.68 亿港元的募资额,成为 202420年度中国企业港股最大 IPO。2024 年美股 IPO 中,超 10 亿元的有 3 家,但仅有极氪一家在纽交所上市,其 IPO 筹资 4.41亿美元;另外,同为吉利集团旗下的路特斯成为年度美股 IPO 募资额最高的中国公司。5.5 中国公司 IPO 募资额 TOP20 交易分析20242024 年中国公司年中国公司 IPOIPO 募资额募资额 Top20Top20公司名称公司名称行业行业上市交易所上市交易所募资总额募资总额美的集团家用电器港交所30
34、6.68 亿港元路特斯汽车制造纳斯达克8.8 亿美元顺丰速运物流港交所56.61 亿港元地平线自动驾驶港交所54.07 亿港元华润饮料食品饮料港交所50.43 亿港元国货航物流货运深交所30.39 亿元小马智行 Pony.ai自动驾驶纳斯达克4.52 亿美元极氪汽车制造纽交所4.41 亿美元永兴股份环保上交所24.3 亿元艾罗能源新能源上交所22.26 亿元茶百道餐饮业港交所25.86 亿港元达梦数据数据服务上交所16.52 亿元诺瓦星云智能装备深交所16.29 亿元龙旗科技3C 电子上交所15.6 亿元巍华新材化工产业上交所15.01 亿元上海合晶集成电路上交所15 亿元成都华微集成电路上交
35、所15 亿元永臻股份新材料上交所13.85 亿元合合信息AI、大数据上交所13.8 亿元中力股份物流上交所12.4 亿元截止日期:2024 年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IT 桔子 IIPO 募资额排名前 20 名的中国公司中,有 10 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 5 家在港交所上市,有 2 家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还有 2 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 家在纽交所上市。21不过,排在前五位的上市地均是在境外,港股为多,没有在 A 股的交易所上市。其中,美的集团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资 306.68 亿港元,是年度最大 IPO;路特斯、顺丰速运、地平线和华润饮料的 IPO 募资额分别是 8.8 亿美
36、元、56.61 亿港元、54.07 亿港元、50.43 亿港元,共计有 11 家新上市公司 IPO 募资额超过 20 亿元。行业分布上,有 2 家无人驾驶企业上市了,包括在美股上市的小马智行 Pony.ai、在港股上市的地平线;扫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产品开发商,提供文字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大数据企业服务商“合合信息”在 A 股上市,募资 13.8 亿元,还有路特斯、极氪 2 家新能源汽车于 2024 年成功在美股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这 5 家在上市前也是独角兽企业。芯片/集成电路行业有上海合晶、成都华微两家,物流货运行业有顺丰速运(二次上市,从 A 股到港股)、国货航 2 家。另外,消费类新上
37、市企业有 3 家,分别是包装饮用水品牌“华润饮料”(怡宝),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品牌提供 ODM 服务的供货厂商“龙旗科技”,A 股 IPO 募资 15.6 亿元;本地生活新消费茶饮品牌“茶百道”,港股上市募资 25.86 亿港元。附录2023-2024 年实现双重上市的中国公司2023-2024 年实现双重上市/二次上市的国内公司公司名称行业新上市交易所上市时间已上市交易所上市时间亿华通新能源港交所2023/1/12上交所2020/8/10陆金所控股金融港交所2023/4/14纽交所2020/10/30华虹半导体半导体上交所2023/8/17港交所2014/10/15顺丰速运物流港交所2024/
38、11/27深交所2017/2/24美的集团家电制造港交所2024/9/17深交所2013/9/18截止日期:2024 年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IT 桔子 I22第六节 背后 VC/PE 机构:深创投、红杉中国居前两位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4 年 IPO 如此艰难和腰斩的情况下,197 家新上市公司的背后是八百多家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其中收获 5 个以上 IPO 项目的机构不足 20 家,最好的机构仅有不到10 个被投项目 IPO。而深创投、高瓴、腾讯投资等头部 11 家机构的合计投资项目 IPO 数去重后只有 42 家,占今年IPO 总数的 21%,也就是说这些 IPO 项目背
39、后通常至少有三四家的机构的身影。从上市地来看,港交所上市有 25 家,占比近 60%;A 股上交所、深交所各有 6 家、4 家,合计10 家,占比 24%;还有 7 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可见,头部 VC/PE 机构投资偏好的新经济公司仍然主要倾向于在境外上市(占比七成以上),以港股为主。除了腾讯、广汽集团两家 CVC 外,其余 9 家 VC/PE 机构中,主要采用美元基金和双币种基金的有 6 家,包括红杉中国、高瓴、经纬创投、IDG 资本和真格基金、云锋基金;人民币投资机构有3 家,包括深创投、中金资本和东方富海。深创投过去九年共有超过 135 家被投项目成功上市,投资成绩十分耀眼,其中最好
40、的 2022 年就有 24 家被投公司上市;而 2024 年度上市的有 9 家,较 2023 年的 16 家减少了近一半,也是当年收获新 IPO 公司最多的国内人民币投资机构。这 9 家 IPO 公司主要在 A 股上市,具体包括龙旗科技、中瑞股份、星宸科技、先锋精科、骏鼎达;机器人企业越疆科技、外贸 B2C 公司傲基股份、企服公司百望股份 3 家在港交所上市;中驰车福在纳斯达克上市。红杉中国并列第一,9 家被投项目实现 IPO,有 0%在 A 股上市,100%在境外交易所上市,包括云学堂、小马智行 2 家在美股上市,自动驾驶企业地平线、AI 药企晶泰科技、重塑能源、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连连数
41、字等 7 家在港股上市,这与深创投这样的人民币本土投资机构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2320242024 年度中国年度中国 IPOIPO 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 TOP10TOP10 名单名单机构名称机构名称年年 IPOIPO 项目数项目数IPOIPO 项目列表项目列表深创投9龙旗科技、中瑞股份、越疆科技、星宸科技、先锋精科、骏鼎达、傲基股份、百望股份、中驰车福红杉中国9地平线、晶泰科技、重塑能源、连连数字、小马智行 Pony.ai、傲基股份、出门问问、嘀嗒出行、云学堂经纬创投8合合信息、卡罗特、七牛智能、太美医疗科技、荃信生物、华昊中天、闪送、云学堂腾讯投资8晶泰科技、如祺出行、老
42、铺黄金、多点数智、太美医疗科技、嘀嗒出行、汽车街、云学堂中金资本7茶百道、晶泰科技、佑驾创新、珂玛科技、同源康医药、连连数字、美中嘉和IDG 资本6地平线、多点数智、重塑能源、小马智行 Pony.ai、嘀嗒出行、文远知行云锋基金6地平线、龙旗科技、速腾聚创、七牛智能、太美医疗科技、云学堂高瓴创投5地平线、永臻股份、绿联科技、重塑能源、太美医疗科技广汽集团5地平线、速腾聚创、如祺出行、小马智行 Pony.ai、文远知行真格基金5地平线、晶泰科技、出门问问、XCharge、星竞威武东方富海5合合信息、速腾聚创、盛景微、佑驾创新、百望股份注:数据范围:2024.1.1-2024.12.31数据来源:
43、IT 桔子24第七节 2024 年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分析据 wind 数据显示,2024 年有 52 家 A 股上市公司退市,创下了历年新高,或得益于近年来退市规则的调整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宗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像“自动驾驶第一股”、“烘焙第一股”“女装第一股”等几家知名的公司在 2024 年也退市了。20242024 年进行摘牌年进行摘牌/退市的中国上市公司情况(部分)退市的中国上市公司情况(部分)公司名称公司名称行业行业原上市板块原上市板块上市时间上市时间退市原因退市原因退市时间退市时间克莉丝汀烘焙港交所2012/2/23撤销上市地位2024-12-16宝宝树母婴港交所2018/11/27
44、撤销上市地位2024-12-09西普尼精密电子设备新三板2022/8/18新三板摘牌2024-11-15拉夏贝尔服装零售港交所2014/10/9撤销上市地位2024-11-14东旭光电先进制造深交所1996/7/8终止上市2024-10-11河钢数字企业服务新三板2020/6/9新三板摘牌2024-08-07左江科技企业服务深交所2019/10/3终止上市2024-07-29百世物流物流纽交所2017/9/20私有化退市2024-06-20大唐融合企业服务新三板2015/7/30新三板摘牌2024-04-19博天环境环保上交所2017/2/17终止上市2024-04-18可观珠宝黄金金融新三板
45、2016/8/18新三板摘牌2024-01-19图森未来自动驾驶纳斯达克2021/4/15主动退市2024-01-17泰莱电气先进制造新三板2017/1/26新三板摘牌2024-01-09和利时工业自动化纳斯达克2008/8/1私有化退市2024/11/11截止日期:2024 年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IT 桔子 I从列表中退市公司的上市交易所及上市时长来看,2024 年港交所有 3 家上市公司被撤销了上市地位,包括克莉丝汀、宝宝树、拉夏贝尔,分别保持了上市地位近 13 年、6 年、10 年;还有 2家已发布预告,或将在 2025 年完成私有化退市,包括复星医药吸收合并港股上市企业“复宏
46、汉霖”,瀚蓝环境拟私有化“粤丰环保”。A 股终止上市的东旭光电、左江科技、博天环境的分别上市长达 28 年、不到 5 年、7 年多。在美股上市的百世物流 2024 年选择了退市,一家工业自动化系统服务商“和利时”2024 年 1125月被私募基金上达资本收购后退市,距离其上市已经过去了 16 年。其中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图森未来,成立于 2015 年 9 月,并于 2021 年 4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24 年 1 月就退市了,上市时间短短不到 3 年。此外,西普尼精密、河钢数字、大唐融合、可观珠宝、泰莱电气这 5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于 2024年摘牌,其在新三板平均挂牌时长近 6 年,最短的仅有
47、 2 年多,最长的也有 8 年多。从行业来看,2024 年退市公司涉及零售消费、企业服务、制造、物流、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从退市原因来看,有的是主动选择退市或私有化退市,A 股和港股主要是触发了退市机制,而被迫失去了主要上市地位。(新三板摘牌在此不做讨论)比如东旭光电的 A 股和 B 股股票在 2024 年 7 月 18 日至 8 月 14 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触发退市机制;而且公司未能按照监管要求在六个月内清收 95.95亿元被占用资金,最终东旭光电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左江科技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左江科技的股价暴跌,从 300 元跌至
48、1 元,最终在 2024 年 7 月 26 日被摘牌,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博天环境因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和利润,导致 2017 年至 2021 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上交所决定终止上市。美股方面,百世集团自 2015 年以来持续亏损,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亏损 15.03 亿元和 8.93亿元;且百世集团的股价持续低迷,不足 0.9 美元,不符合纽交所的持续上市标准,最终在 2024年三季度选择完成私有化退市。拥有“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的图森未来因资本市场环境变化,股价波动加大,选择自愿从纳斯达克退市以更好地进行业务转型;且公司有意将业务重心从美国转移至中国,计划通过退市后进行战
49、略调整。IT 桔子注意到,有 3 家中国零售消费企业在 2024 年退市,而且都是从港交所退,值得关注。2024 年 11 月 14 日,中国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继 2022 年从 A 股退市后,正式告别港交所。26拉夏贝尔创立于 1998 年,实现“A+H”两地上市的,巅峰时期拥有 LaChapelle、Puella、Candies 等 20 多个品牌,直营门店数量近万家。然而,近年来拉夏贝尔营收持续下滑、业绩亏损,早在三年前的 2021 年 11 月申请破产清算。知名的母婴电商平台宝宝树集团于 2024 年 12 月 9 日被香港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CFO 徐翀指控公司在 2018 年上市过
50、程中使用了“结构单”扩大了发行规模,并存在其他虚假行为。自 2023年 5 月 2 日起,宝宝树的股票已在联交所暂停交易,停牌长达一年半之久。在此期间,尽管公司积极推进复牌工作,但由于多种客观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复牌指引任务。据悉,宝宝树已推出 C2M 分龄分效婴童营养品,未来将聚焦“AI+母婴”战略,包括联合阿里云推出 AI 解读 B 超单、AI 彩超预测长相、AI 起名、AI 客服、AI 写真等智能化产品。克莉丝汀(Christine)是一家台资企业,从 1993 年开始生产及销售烘焙产品,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烘焙企业之一。公司在 2000 年已成为烘焙行业内唯一拥有近千
51、家连锁店的企业,并于 2012 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被誉为“烘焙第一股”。但据克莉丝汀的创始人罗田安称,公司上市后,2017 年遭遇了高管内斗、创始人被人罢免等情形,并持续多年无好转,之后公司经营困难,并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等,2022 年 12 月起克莉丝汀旗下所有门店已暂停营业。克莉丝汀最终于 2024 年 12 月 27 日退市。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退市或是重整旗鼓,也可能意味着倒闭破产,乃至一个品牌的消亡。27IT 桔子陪伴和见证中国风险投资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大周期和若干个小周期,用数据记录这一切。从 2018 年开始,我们通过数据看到了市场运作逻辑发生变化的苗头;在 2021 年,我
52、们更加确信了这一切底层的变化;在 2024 年,我们开始与大家一起关注:在全新的创投世界里,如何理解和适应新规则,如何自处IT 桔子重磅年度报告,值得一阅2024-2025 年中国新经济创投数据报告:潮涌新兴,寒袭旧路2829版权声明:本报告内所有图表、文字以及融资数据资料,版权均属于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单位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单位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IT 桔子”,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责任。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IT 桔子是一家新经济创业投资数据库公司,致力于收集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事件,及相关企业、人物、新闻等商业信息,形成结构化数据平台。IT 桔子成立于 2013 年,已经过 4 轮融资,并于 2019 年被华兴资本战略投资。IT 桔子致力于通过信息和数据的生产、聚合、挖掘、加工、处理,帮助目标用户和客户节约时间和金钱、提高效率,以辅助其各类商业行为,包括风险投资、收购、竞争情报、数据定制、行业分析等。报告出品方:IT 桔子作者:吴梅梅编辑:刘晓庆排版设计:李悦数据来源:IT 桔子关于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