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马威: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42页).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技术的升级和创新离不开金融科技企业在研发和科技人才方面的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占比方面(图 11),与2020年相比,在疫情冲击下受访企业研发费用总体上保持基本持平,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超半数的受访企业(54%)研发费用占比不足企业总成本的40%,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42%。同时,研发费用占比超过总成本60%的企业占比为19%,较2020年下降约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比为40%-60%的企业比例相对稳定,与2020年相比小幅下降4个百分点。科技人员占比和专利申请量是衡量金融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2020年相比,2021年受访企业明显加大了在科技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图 12)。78%的受访
2、企业中科技人员占比超过40%。其中37%的受访企业中科技人员占比超过60%,这一比例相较2020年小幅上升2个百分点。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图 13),2021年38%的受访企业拥有30项以上的专利数量,这一比例较2020年高出21个百分点。其中,专利超过100项的受访企业比例由2020年的3.51%上升到2021年的15.09%,上升11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企业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意识,但不同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随着金融科技标准规则需求不断增长,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国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较高,但国际标准参与程度存在不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
3、面,有78家受访企业(36%)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其中参与超过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受访企业有36家,参与超过100项标准的受访企业有3家,呈现头部集中态势。受访企业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涉及人工智能金融应用、金融数据与安全、区块链金融应用等领域。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标准方面,有68家受访企业(32%)参与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标准制定,其中参与超过3项标准的受访企业有33家。相较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管底线、管门槛”,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标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调研数据也验证了金融科技企业参与行业协会和产品联盟标准的积极性较高。国际标准方面,有27家受访企业(13%)参
4、与国际标准制定,其中参与超过3项国际标准制定的受访企业有9家,其参与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等。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需兼具技术研发、实践能力和对金融业的洞悉,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且金融科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仍将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调研数据显示(图 15),86%的受访企业认为“难以找到金融+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是目前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缺乏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人才以及优秀人才对薪资要求过高分别位列挑战的第二和第三位。前三位的人才挑战与2020年的调查结果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难以快速与市场需求匹配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