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DP:2024中国含氟温室气体减排努力和前景展望报告(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GDP:2024中国含氟温室气体减排努力和前景展望报告(16页).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Page|2 1.作为“超级温室气体”的含氟温室气体 世界气象组织2023 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约高出 1.45(0.12),迫近巴黎协定的 1.5红线1。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采取更具雄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刻不容缓。京都议定书所管控的含氟温室气体包括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2。由于这些气体具有高升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虽然它们在排放总量中仅占比3%(图 1)3,但所能引发的温室效应却极高。例如,在 100 年的时间框架内,
2、SF6的温室效应高达二氧化碳的 25200倍,是最强效的温室气体之一(表1)。据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含氟温室气体贡献了约 0.1 摄氏度的全球历史升温,而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来源的二氧化碳,其温升贡献也不过 0.8 摄氏度4。图图 1 1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占比(2023)表表 1 1 部分含氟温室气体 GWP 数值(二氧化碳 GWP100=1)气体名称气体名称 生命周期(年)生命周期(年)GWP100GWP100 HFC-23 228 14600 HFC-32 5.4 771 HFC-125 30 3740 HFC-134a 14 1530 PFC-14 50000 7380 PFC-
3、116 10000 12400 SF6 3200 25200 NF3 569 17400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UNEP,Emissions Gap Report 2024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IPCC,AR6 Report 1 World Meteorological Association.(2024).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3.2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并未涵盖三氟化氮(NF3);但 2012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将 NF3纳入了管控范围,该修正案于 2020年12月 31日生效。中国最近一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为 2018年数据,尚未纳入 NF3气体。3
4、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4).Emissions Gap Report 2024.4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23).Climate Change 2023:Synthesis Report.Page|3 2.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 2.1 全球含氟温室气体排放 HFCs、PFCs、SF6以及 NF3的排放主要由人为活动导致,包括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泄露、排空等,排放源涉及制冷、电子、电力、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表2)5。来源:来源:iGDP 整理 2023 年,
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571 亿吨CO2e,其中含氟温室气体约为 17亿吨CO2e6,占比 3%。尽管占总量极小,但其增长速度却是几种温室气体中迄今最高的:1990 年到 2019 年间,含氟温室气体增长了 254%7,接近同期二氧化碳增速的 4 倍;2023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率是 1.3%,而含氟温室气体的增速仍达到 4.2%8。来源:来源:IPCC,AR6 Report 5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发展研究组.(2022).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发展评估与展望.6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4).Emissions G
6、ap Report 2024.7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23).Climate Change 2023:Synthesis Report.8 Ibid.HFCsHFCs 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医用气雾剂等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的泄露 PFCsPFCs 电解铝生产,半导体制造,光伏制造等 SFSF6 6 电力工业,镁冶炼,电子工业等 NFNF3 3 半导体制造,电子工业,光伏制造等 图图 2 2 全球人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趋势(1990-2019 年)表表 2 2 含氟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 Page|4 2.2 我国含氟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