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与电气系统系列报告(109):新一代硅碳负极开始规模应用-241126(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与电气系统系列报告(109):新一代硅碳负极开始规模应用-241126(16页).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4 年 11 月 26 日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新一代新一代硅碳负极硅碳负极开始开始规模应用规模应用 中游制造/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过去的一段时期,过去的一段时期,硅硅碳碳负极负极膨胀力膨胀力、循环寿命等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新一代基、循环寿命等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新一代基于多孔碳的于多孔碳的硅硅碳碳负极负极开始开始批量批量应用应用。从终端客户看,无人机、笔记本与手机品从终端客户看,无人机、笔记本与手机品牌商,基于牌商,基于快充快充/能量密度考虑,能量密度考虑,已已开始批量使用硅碳负极开始批量使用硅碳负极且掺混比例越来越高且掺混比例越来越
2、高。动力领域,动力领域,含硅负极含硅负极逐渐从逐渐从硅氧负极过渡到硅碳负极硅氧负极过渡到硅碳负极路线,路线,2024 年已有国内车年已有国内车企开始上车应用,未来企开始上车应用,未来有望在高端三元等市场较快得到更多应用。有望在高端三元等市场较快得到更多应用。我们分析,我们分析,在消费、动力等多个市场,在消费、动力等多个市场,新一代新一代硅碳负极硅碳负极都都将进一步将进一步走向规模应用。走向规模应用。工艺与技术进步显著,路线转向新一代硅碳。工艺与技术进步显著,路线转向新一代硅碳。传统硅氧负极和研磨法硅碳负极向新一代多孔碳硅碳负极路线过渡已比较明朗。过去一个时期,主流厂商在自身制成工艺、设备上有一
3、定突破,在应对首效、循环性能、膨胀力等方面也有长足进步。海外 Sila、Group14 等企业很早开始该领域探索,国内璞泰来、天目先导、兰溪至德也开始逐步出货,未来几年将超过万吨级别。数码消费领域在中高端机型上开始批量应用。数码消费领域在中高端机型上开始批量应用。数码电池现有体系技术升级迭代空间较小,更轻薄、长续航、快充依赖于含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技术应用。2024 年下半年以来,各家手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新一代硅碳负极的产品,在不影响循环的情况下,能量密度有不错提升。目前应用主要集中于高端机型,有望随着成本降低进一步下沉。此外,消费无人机提升能量密度诉求迫切,也已开始使用硅碳负极电池。动力电
4、池动力电池有望逐步应用,逐渐替代硅氧负极有望逐步应用,逐渐替代硅氧负极。提升能量密度一直是锂电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低空经济的出现又带来了更迫切的新需求。除了正极的迭代升级,配上含硅负极也是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路径,这个方向上,新一代硅碳负极正逐渐对硅氧负极形成替代,未来可能在半固态电池上较快开始上量应用。2/3 个关键环节待突破,有较大进步空间个关键环节待突破,有较大进步空间。硅碳负极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量产工艺尚未定型,同时基于 CVD 法的大容量设备仍是量产难点;后续多孔碳环节,树脂类、生物质类、焦类都在加快迭代和优化。硅烷气方面,由于光伏硅料/电池片的拉动,目前供给已相对丰富
5、。总体看,不管是装备、材料,后续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投资建议:投资建议:负极:璞泰来、尚太科技、贝特瑞、道氏技术(汽车)、华盛锂电(化工)、中科电气、翔丰华、石大胜华、杉杉股份。上游材料(化工/金属):圣泉集团、元力股份、硅宝科技、金博股份。PAA:日播时尚(纺织)。碳纳米管:天奈科技。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硅碳负极硅碳负极技术进步不及技术进步不及预期预期。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简称公司简称 公司代码公司代码 市值市值 23EPS 24EPS 24PE PB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 璞泰来 603659.SH 433.2 1.0 0.8 24.
6、1 2.4 强烈推荐 尚太科技 001301.SZ 186.6 2.8 3.1 23.1 3.2 强烈推荐 贝特瑞 835185.BJ 295.8 1.5 1.7 15.5 2.5 未予评级 华盛锂电 688353.SH 43.7-0.2 1.2 未予评级 中科电气 300035.SZ 106.7 0.1 0.4 36.1 2.4 未予评级 日播时尚 603196.SH 39.2 0.1 5.1 未予评级 天奈科技 688116.SH 148.2 0.9 0.8 54.1 5.6 未予评级 道氏技术 300409.SZ 103.5-0.1 0.41 41.6 1.9 强烈推荐 金博股份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