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2023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IP网络3.0技术白皮书(8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2023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IP网络3.0技术白皮书(89页).pdf(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IP 网络网络 3.0 技术白皮书技术白皮书(2023 版)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2023 年年 8 月月1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及其合作单位所有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或组织在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引用本白皮书中的文字、数据、图片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来源:中国电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等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等”。否则将违反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有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II前前言言随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 IP 网络为底座进行全
2、业务承载的模式得到飞速发展。除了运营商传统消费互联网业务外,基于 IP网络的云网融合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构建新型工业化底座,成为驱动运营商新业务发展和促进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产业应用对 IP 承载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需要确定性的服务保障,传统 IP 尽力而为的承载服务难以满足产业应用需求。为解决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等对广域网高速稳定连接的需求,中国电信首创 IP 网络 3.0 体系架构,突破了业务连接与网络连接资源无法动态适配的问题,面向工业互联网提供了跨广域网的确定性服务底座,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解决工业各大场景的跨广域网、随呼随用、秒级开通等海量数据传输需求。本白皮书包括“IP 网络
3、 3.0 体系架构白皮书”和“中国电信 IP确定性切片技术白皮书”两个子册。其中“IP 网络 3.0 体系架构白皮书”重点介绍了通过在 IP 承载层上叠加 IP 业务核心层,使 IP 网络具备业务感知、业务连接、资源匹配和连接管控能力,内生解决了 IP网络业务/应用 Underlay+Overlay 协同的确定性承载,开创了基于用户体验和应用感知的新型业务和精细化网络运营模式。“中国电信 IP确定性切片技术白皮书”重点介绍了中国电信创新性提出的 IP 确定性切片技术,作为 IP 网络 3.0 确定性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不同客户提供租户级的专用小切片通道,端到端保障该客户的承载服务质量。1云网
4、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IP 网络网络 3.0 技术技术白皮书白皮书子册子册 1:IP 网络网络 3.0 体系架构白皮书体系架构白皮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2023 年年 8 月月1编写说明编写说明主要主要编写单位:编写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参与单位:参与单位:(排序不分先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主要编写人员:(排序不分先后)梁洁、陆立、邹洁、胡芳龙、梁筱斌、肖慧、马培勇、吕和凯、黄卓君、卢泉、庄一嵘、黄灿灿、谭振林、潘庆、傅铭江、渠文宽、扶奉超、陈麒、张慧月、陈戈I前前言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
5、来临,传统网络正在向全 IP 化发展。IP 网络正处在从消费互联网连接底座快速发展成产业互联网连接底座的阶段,未来将面临来自新行业、新需求的挑战,包括:1.“分层解耦、无连接”的 IP 网络不能满足确定性承载需求;2.“三重绑定”的 IP 网络难以应对云计算、AI 应用服务挑战;3.运营商 IP 网络建设“增量不增收”,网络发展难以持续。究其原因,在于现有 IP 网络仅定位为 IP 承载网,而不是可精细化运营的业务网,只管控网络资源,没有管控业务/应用连接,因此无法感知业务承载需求,并对业务所需网络承载资源进行精准匹配,保障确定性承载,也无法支撑运营商对网络进行精细化运营和业务模式创新。为在无
6、连接的 IP 网络上解决上述问题,本白皮书提出新的 IP 网络 3.0 体系架构IP 业务网,通过在现有 IP 承载层上叠加 IP 业务核心层,使 IP 网络具备业务感知、业务连接、资源匹配和连接管控能力,内生解决了 IP 网络业务/应用 Underlay+Overlay 协同的确定性承载,又开创了基于用户体验和应用感知的新型业务和精细化网络运营模式。本白皮书首先分析了 IP 网络业务承载新需求和面临挑战,其次介绍了 IP 网络代际演进和发展愿景,然后提出了 IP 网络 3.0(即 IP业务网)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和多平面组网设计,网元、连接管控、II确定性服务和内生安全关键技术能力,最后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