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2023智联可信5G视频安全白皮书(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2023智联可信5G视频安全白皮书(41页).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中国电信智联可信中国电信智联可信5G 视频安全白皮书视频安全白皮书中国中国电信集团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年 4 月月2目录目录1前言.325G 赋能视频监控发展.42.15G 新特征.42.25G 为视频监控带来的价值.43视频监控安全的挑战和要求.53.1安全挑战.53.2安全要求.845G 视频监控安全参考架构.1255G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能力.155.15G 安全能力增强.155.2端到端安全隔离.156视频监控安全能力和实现.176.1前端设备.176.2接入.206.3系统和环境.216.4视频和图像数据.236.5应用
2、.246.6安全管理.2675G 视频监控安全应用场景及案例.277.1车载应用场景.277.2临时部署应用场景.297.3无人机应用场景.317.4布线困难应用场景.357.5中国电信面向中小型用户的 5G 视频监控运营服务.378 总结与展望.38附录一:术语及缩略语.40附录二:参与编写单位和编写人员.4131 前言前言视频监控业务系统可以直观、准确、实时地采集音视频信息,实现对关键区域的实时监控。视频监控系统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前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显示共五层功能架构。安全对视频监控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终端和接入安全、网络承载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
3、全等构成的整体安全。随着移动网络承载能力和安全能力的发展,5G 在接入安全、网络切片等方面较之前的移动网络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取代有线方式,成为视频监控业务的重要承载方式。中国电信联合中星微技术,针对公共安全监控、政务系统的视频监控、企业视频监控和家庭视频监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基于中国电信自主可控技术为 5G 赋能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提供参考。42 5G赋能视频监控发展赋能视频监控发展2.1 5G 新特征新特征5G 的愿景与需求,是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同时与行业深度融合,满足垂直行业终端互联的多样化需求,实现
4、真正的“万物互联”,构建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石。ITU 为 5G 定义了 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大连接)、uRLLC(低时延高可靠)三大场景。实际上不同行业往往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存在差异化要求,通过对 5G 系统的可靠性、时延、吞吐量、定位、计费、安全、可用性的定制组合可以满足。eMBB 典型应用包括 4K 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这类场景首先对带宽要求极高,关键的性能指标包括 100Mbps 用户体验速率、Gbps 峰值速率、10Tbps/平方公里流量密度等。其次涉及到交互类操作的应用还对时延敏感,例如虚拟现实沉浸体验对时延要求在十毫秒量级。uR
5、LLC 典型应用包括工业控制、配电自动化、无人机控制、面向自动驾驶的 V2X 应用、运动控制、触觉交互等。这类场景聚焦对时延和可靠性极其敏感的业务,往往同时还伴随高精度定位要求。mMTC 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信息化、智能物流等。这类应用对连接密度要求较高,同时呈现行业多样性和差异化。2.2 5G 为视频监控带来的价值为视频监控带来的价值视频监控业务除了需要稳定的大带宽,更需要安全可靠的承载链路,因此一直以来,视频监控业务基本上都是以有线承载为主。5G 的到来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5G 除了可以支持大带宽,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大的增强。5G 网络除了延续了 4G 网络中信令完整性保护、
6、信令和数据的加密保护、安全密钥算法、接入认证等部分安全机制,在信令保护、数据保护、认证授权、网络切片、承载安全等方面的安全能力增强能够为视频监控业务提供基础安全保障。5总体来说,5G 网络的 eMBB 业务能力以及比 4G 更突出的安全能力为视频监控业务向无线承载转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极大地拓展视频监控业务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辆监控,无人机,政府(城管、公安),智慧工地监控,防疫,工业互联网,明厨亮灶,天翼云眼等有线部署比较困难的场景,以及智慧工厂等需要剪辫子的场景等等,5G 都可以提供为这些视频监控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承载。3 视频监控安全的挑战和要求视频监控安全的挑战和要求3.1 安全
7、挑战安全挑战视频监控市场正如火如荼发展中但负面消息从未间断。近年来,视频监控技术在 AI、大数据、云平台的加持下大规模落地于各个行业,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到智能交通、园区监控、景区监控,乃至楼宇监控、电子警察、特种监控,甚至在私密性极强的家居场景也不乏网络摄像头。后疫情时代,人们更是对机器视觉催生出的人脸识别、无接触测温、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一众智能应用愈发地依赖。随着视频监控网络设备的种类以及平台与数量不断上升,视频监控网络事实上已成为一张承载海量终端与数据的视联网。然而在视频监控系统中采集、传输、存储大量包含个人和单位的视频图像以及生物特征信息,甚至承载了许多单位机密的信息,视频
8、泄漏导致的个人隐私泄漏、商业机密泄漏、不良社会影响等事件层出不穷。2014 年,国内某视频监控头部企业的 DVR 和 NVR 产品返修数量非正常升高,公司发现系网络攻击导致。黑客持续利用美国、瑞典、荷兰等境外服务器资源,直接通过初始密码 Telnet 登录,并植入脚本文件,进而挟持、破坏设备固件。公安系统设备甚至也可能暴露于攻击范围内。2016 年,美国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Dyn 遭受数次通过 Mirai 僵尸网络发起的大型 DDoS 攻击,从而导致许多网站在美国东海岸无法登陆访问,其中包括GitHub、Twitter、Reddit、Netflix 和 Airbnb 等。当 Mirai 病毒扫描
9、到一个物联网设备(比如网络摄像头)后就尝试使用默认或弱密码进行登陆,一旦登陆成功,这台物联网设备就进入“肉鸡”名单并成为僵尸网络的节点,开始被黑客操控攻击6其他网络设备。2018 年,外媒报道,数以万计的某品牌视频监控设备的登陆密码被缓存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这些密码适用于运行有老旧固件的 DVR,攻击者在对应端口上发送特殊的有效载荷,设备将以 DDNS 凭证响应从而访问设备和其他数据,并以明文形式进行响应。2019 年,温州警方曾破获了一起非法贩卖某品牌 APP 扫描工具以及利用APP 扫描工具对他人的摄像头进行扫描、控制达到数十万只的案件。2020年,黑客攻击了美国硅谷初创公司Verka
10、da 提供的基于云的摄像头服务,采集了摄像机数据,并盗取了 15 万个监控摄像头的实时视频,涉及医院、诊所、公司、警察部门、监狱、学校、精神病院等众多场景,尤为引发关注的是,其中还包括特斯拉工厂和仓库内的 222 个摄像头。2022 年 3 月,某情报中心监测到匿名者与其他支持乌克兰的黑客组织接管400+台俄罗斯摄像头,同时 behindenemylines 网站分享控制摄像头的实时信息,对俄罗斯多个敏感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内容进行直播,带来严重危害。视频监控业务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的兴起,把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到各个领域,也成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产业之一,同时视频
11、监控的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从商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3.1.1前端设备安全前端设备安全弱口令、溢出等安全漏洞隐患不断。视频监控网络中的前置摄像头和网络设备存在大量弱口令、溢出等安全漏洞隐患。针对前端摄像机接入形成的网络边界,需制定技术可靠、安全防护性高的、基于终端准入认证的前端摄像机访问控制技术措施。防止前端摄像机被非法替换、终端非法接入、网络非法访问等安全问题的发生。还需对摄像头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对异常状态及时统一分级报警,实现各类状态的数据汇总和集中展示。此外,视频监控网络中存在部分 PC 终端(windows 操作系统),需要对这些终端进行注册管理,达到与其他设备统一管理,如果存在安全漏
12、洞或者配置不完善,则容易遭受蠕虫病毒攻击、黑客攻击或泄漏重要信息,给内部网络带来安全隐患。73.1.2接入安全接入安全端与端之间缺乏隔离、可信、验证能力。视频网前端由于分布广泛,人力无法在物理位置进行时刻防范,易被攻击者仿冒 IP/MAC 入侵网络,造成数据泄漏、恶意攻击的安全风险,同时被替换设备可能是无线 AP、无线小路由等网络设备,为更多非法设备提供入侵渠道,安全管理员在如此庞大基数的网络中无技术手段发现与规避。数据中心与前端设备、客户端间往往不具备双向认证的机制,缺少安全隔离能力。部分前端设备老旧,没有采用基于前端设备、客户端的 IP/MAC 地址或数字证书的访问控制的机制导致,同时不具
13、备针对不符合要求(内容、格式、类型)的视频流、视频信令拥有过滤能力,所以导致接入方面出现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3.1.3系统和环境安全系统和环境安全网络边界接入点多,环境复杂,破解风险大。视频监控网络边界接入环境复杂,边界接入平台多种多样,网络中可能存在互联网通路,大大扩展了视频监控网络的网络边界,且其安全性较差,容易遭到破解,是对网络边界完整性的重大破坏。视频监控网络中的监控 PC 终端大都为 windows 系统,缺乏有效的防病毒和补丁管理措施、usb 外设管理措施,病毒和恶意代码可通过 usb 接口对监控终端进行感染,由于监控终端之间没有隔离措施,病毒会在整个监控网络中肆意传播,导致摄像机
14、被恶意挖矿、发起 DDoS 攻击,导致设备故障,视频监控无法正常调取查看等严重后果。3.1.4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视频数据读得到、看得到、取得走的问题不在少数。由于视频数据是明文传输且编码方式具有标准化特征,攻击者可通过伪造相同编码格式视频数据替换原有采集视频数据,导致视频数据被篡改。而视频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网络旁路或通过非法途径从后台下载的方式截获视频数据。鉴于视频数据对存储要求高容易要求大,所以服务商往往为了减少安全存储成本而未加强相应安全手段,容易造成泄露、勒索甚至毁坏等风险。83.1.5应用安全应用安全应用漏洞存在潜在威胁和薄弱点。应用的安全关系到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和国
15、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应用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应用越权访问、应用被破解、日志记录不全、注入漏洞、身份验证失败、敏感数据泄露、XML 外部实体注入、受损的访问控制等,漏洞的应用程序容易被攻击者利用,造成用户的重要数据泄漏、程序被篡改或破坏,引发安全事故。3.1.6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缺乏安全管理平台,导致风险不可控。视频摄像头作为视频监控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基数大且部署分散,品牌多样,边界接入设备缺乏有效的认证与监管,目前无技术工具自动统计。另外对于大型机构一般采取分布式管理,权限分散,无集中式管理平台,且无法贯彻落实视频网络建设要求。资产管理混乱,设备信息录入不准确,设
16、备运行数据采集不全面,固件更新不及时,造成安全管理困难。视频摄像头、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视频网业务服务器、运维终端等是视频监控网络全部组成部分,无技术手段鉴别是否存在非视频监控网终端的接入,无法规避由此引发的安全事件。3.2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3.2.1法律法规及标准法律法规及标准2016 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主要覆盖网络运行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内容管理等方面。随着 5G、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普及,在 DDos 攻击、勒索病毒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依旧突出的同时,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逐渐凸显为安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数据安全法于 2021 年正式出台,成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基础性
17、法律。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核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审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密码技术作为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在身份鉴别等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已9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核心技术之一;谁掌控密码技术的先导权,谁就拥有控制相应网络与信息的能力。2020 年 1 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为国产密码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发展机遇。以上述法律为依据,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按照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要求(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以下简称“等保”),一系列等保标准发布,包括 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
18、护基本要求等,构建了从技术规划到检测的闭环体系,并已在政府部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行业获得推广。按照密码法相关要求颁布的 GB/T 39786-2021 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是指导我国商用密码应用与安全性评估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框架性标准,从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四个方面提出了密码应用技术要求,从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建设运行和应急处置四个方面提出了密码应用管理要求,对于规范引导信息系统密码合规、正确、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视频监控领域,为满足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的安全性要求,2017 年发布了 GB35114-2017公共安全视
19、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联网视频信息以及控制信令信息安全保护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方案设计、系统检测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与检测。GB35114-2017 是我国首个关于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首次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信息安全提出明确规范要求,是全面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领域信息安全的技术依据,该标准明确要求视音频数据的可信编码及验证、视音频数据加解密,防止视频数据被篡改、伪造和泄露,确保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突破了仅进行网络和传输层面防护的局限,从系统层面对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安全提供了一个整体解决方案。2021 年 6
2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了 GA/T 1781-2021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的组成与外部连接关系、产品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功能要求、安全10要求和性能要求等内容,通过这些约束进而更好的指导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联网工作,建设健全视频监控这张资源“大网”。中国电信网信20226 号文件关于做好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结合等保定级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情况,针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等保三级及以上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制定商密评估计划,选择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每年开展一次商密评估。3.2.2安全技术相关要求
21、安全技术相关要求前端设备安全前端设备安全:要求对设备进行行为审计、“一机两用”行为监测、外设端口控制等做有效管理。要保证内网的安全性,就必须对终端计算机上的漏洞情况进行分析,打上所需要的补丁,以及时修补计算机上存在的漏洞,从而提高计算机自身的系统安全性。接入安全接入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网络边界、内部网络中应采取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防止非法访问,黑客攻击的发生,特别在前置摄像头与核心汇聚交换设备之间防护来自前置摄像头的安全威胁,如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安全防护,各安全边界接入必须能够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力,严格控制访问者的权限。系统和环境安全系统和环境安全:要求对接入平台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包括但不
22、限于物理和硬件安全、系统和固件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其中针对固件安全,应覆盖敏感信息泄露检测、敏感服务开启检测、应用层代码检测、签名和完整性检验等。检测通过的设备方可接入使用。同时还应具备入侵防御能力、补丁管理、脆弱性检测、上网行为管理能力和防病毒网关能力等能力。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要求视频监控平台具备数据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鉴权、数据备份恢复等手段加强视频数据防泄密管理与溯源,保障视频图像信息安全,避免敏感视频图像信息泄露,保障视频数据在终端应用和存储的安全性,防止视频数据在流转过程中被非法泄露。应用安全应用安全:要求定期进行代码扫描、应用安全测
23、评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和薄弱点,结合应用访问控制、应用内容防护、应用脆弱性防护、应用攻击防护、应用加固等手段增强应用安全性,加强视频应用安全防护,确保敏感的用户权限、日志信息、数据信息、应用、以及信息系统等资产免受攻击与侵害避11免被黑客利用攻击。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要求对接入平台的设备资产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录入完整的设备基础信息,同时对运营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统计设备数量、运行状态等信息做为脆弱性的管理;具备安全配置包括安全基线管理、安全策略管理和安全事件管理,最后还能做到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安全预警和处置。3.2.3安全可靠、智联可信安全可靠、智联可信国家标准 GB/T25724-201
24、0/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是由公安部、工信部、国标委、科技部和发改委共同主导推行,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面向视频监控等专业应用场景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GB/T25724主要从视频编解码、智能分析和安全自主三个方面基本解决了当前国内安防视频监控应用领域存在的核心技术匮乏和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在 2017 年和 2018 年我国分别发布的国家标准 GB35114 和 GB37300。GB35114 对前端设备进行 A/B/C 三类分级(A 级解决身份真实的问题、B 级在 A级基础上通过视频签名解决视频真实的问题、C 级在 B 级的基础上采用国密算法进行视频加密);GB3
25、7300 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象信息采集部位和采集种类、技术要求和采集设备要求,适用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信息采集与管理。除了以上标准外,公安部于 2021 年发布了公共安全社会视频资源安全联网设备技术要求(GA/T 1781-2021)行业标准。GA/T1781 标准首次提出了用于社会面视频图像资源数据加密和治理的专用安全联网设备。标准定义了安全联网设备应具备对视频图像信息接入、转发、签名、加密,以及设备身份认证和网络访问控制等功能,用于互联网/专网上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依托以上标准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打造符合“安全可靠、自主
26、可控”战略为目标,从自主标准、自主芯片、自主产品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体系,不断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实时分析和安全防护水平,使安全视频信息为信息化应用带来切实好处,其重要意义如下:一是自主可控:自有知识产权属性将促进我国自主核心编解码芯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视12频监控领域已形成国家标准的完全闭环。二是专业应用:专门面向视频监控和视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可满足各种专业应用场景下视音频编解码和人工智能物联网融合等需要,同时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三是数据安全:构建以国密体系为核心的视频安全架构,实现端-边-云视频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采用国密算法和密码技术实现身份认证、信令验证、视频签名和视频加密等功
27、能,可以抵御各种已知或未知的网络攻击、入侵和数据窃取、篡改等操作,有效保障视频监控数据的安全。1)保证视频数据从“信源”产生,使用视频数据从源头具有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2)保证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存储的完整性;在使用视频时进行视频完整性校验;3)采用数字证书进行双向认证,保证相关设备和用户的身份真实;4)采用国密数字信封方式保护安全密钥,保证了关键信息的传输机密性;5)采用带密钥的国密算法摘要技术,保证了视频间信令信息的完整性;四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围绕以上国家标准,已形成从芯片、前端产品到后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兼容国产化服务器、桌面 PC 和操作系统等,实现全信创化解决方案。打造信创产业其核
28、心是通过专利、标准、芯片、算法、设备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包括底层 IP 代码自研、标准持续更新、在完全取代国外 AES、RSA 算法基础上,构建了强有力的安全保护。积极拓展公共安全、交通、工业互联网、视讯和汽车出行等行业生态的视频安全应用。45G视频监控安全参考架构视频监控安全参考架构5G 视频监控安全参考架构如下图:13图一 5G 视频监控安全参考架构5G 视频监控安全不单是 5G 在承载视频监控传输过程的安全,是从视频监控采集、编转码、传输、接入、解码、转发、存储、调阅全流程安全保障,整体包括 5G 设备和网络、边缘接入、视频监控云中心、安全管理、安全基础设施五部分。1.5G 设备和网
29、络设备和网络5G 视频图像采集和边缘设备,遵循视频监控数据安全的国家标准GB35114-2017 的要求,设计前端视频监控采集安全架构,实现多重安全认证、设备安全加固,结合实际情况,图像采集遵循 GB35114-2017 的情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建符合 GB35114-2017 标准的摄像机;另外一种是对于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不符合 GB35114-2017 标准的,采用增加安全网关盒子方式进行加密防护:5G 客户端具有对登录用户的身份校验、视频流的解码与解密等,其安全标准遵循 GB35114-2017 标准的相关要求。5G 传输负责前端安全视频采集后的传输和客户端端调阅时传输,5G 传输
30、的安全离不开 5G 网络安全,5G 网络将从三方面技术防护,网络切片隔离、专网隔离、承载安全。142.边缘接入边缘接入接入安全将是由 5G 视频图像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过 5G 网络传输接入到平台前的边界安全,包括对其设备接入的身份认证,网络传输的认证,5G 客户端访问的安全等的访问控制。3.视频监控云中心视频监控云中心视频监控云中心主要包括(视频图像)应用安全、(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系统和环境安全三大部分。1)(视频图像)应用安全:应用安全能力主要是通过应用攻击防护、应用脆弱性防护、应用日志和审计、防病毒等安全技术措施,来提升视频平台的整体安全水平。2)(视频和图像)数据安全:视频信息传
31、输过程中,除了保证视频信息传输线路和视频传输网络的安全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保证视频监控数据信息自身安全的举措,即针对一些安全级别更高的视频信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软件对监控数据信息进行主动保护的措施,如数据加密、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校验、数据溯源、数据审计等。视频图像的数据安全要遵循 GB35114-2017 标准要求,包括对设备身份、客户端访问的身份认证、对视频流加解密、安全视频流的存储、转发等。3)系统和环境安全:对视频监控云中心的系统和环境的安全保障,包括网络和系统安全通用防护基础设施、机房安全管理、云平台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基础、存储安全等。4.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为 5G 视频监控提供完整的
32、安全管理。5.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视频监控云中心提供网络和系统安全通用防护设施和密码基础设施,基于15GB35114-2017 标准要求下,国密技术上的密钥管理系统,实现对视频设备身份认证、客户端用户身份认证、证书签发管理、视频流验证等。5 5G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能力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能力5.1 5G 安全能力增强安全能力增强5G 网络延续了 4G 网络中信令完整性保护、信令/数据机密性保护、密钥算法、接入认证等部分安全机制,并针对 4G 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增强与优化,扩展设计了相应的安全机制。5G 网络提供支持 5GAKA 和 EAP 的接入认证框架,扩展支持包括物联网、垂直行业在内
33、等各种新型认证机制。此外,5G 网络延续4G 网络中非服务化接口的安全机制,并支持面向服务化架构与网络切片等新技术的安全保护能力,为控制信令提供更严格的完整性与机密性保护、为微服务化的网络功能提供认证与授权保护。5G 网络在信令保护、数据保护、认证授权等方面的安全能力能够为视频监控业务提供基础安全保障,在视频监控业务的安全接入、运行等方面发挥作用。5.2 端到端安全隔离端到端安全隔离中国电信 5G 网络为视频监控业务提供端到端安全,基于网络切片、VPN、防火墙等技术,为业务提供端到端安全隔离保障。中国电信 5G STN 承载网为视频监控业务划分 VPN 承载接入,通过配合实施访问控制策略,提供
34、安全隔离、安全传输等安全承载服务,满足业务的安全需求。当视频监控业务在专网承载时,专网能够为业务提供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保障。5G 端到端示意图161.网络切片隔离网络切片隔离5G 相较于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在技术、架构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创新,网络切片作为 5G 的典型创新技术,为垂直行业提供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可定制网络。从整体架构来看,网络切片由无线网、传输网、核心网子切片组合而成,通过端到端的切片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提供无线、传输、核心等多层次的安全隔离能力。对无线侧而言,网络切片通过利用 QoS 调度、无线空口 RB 资源预留和载波隔离、基站 DU/CU 隔离、NG-RAN 资源隔离等
35、主要技术实现 NR RAN 的资源隔离与安全保障。对传输侧而言,网络切片可基于 VPN、VLAN 等技术实现承载层面的软隔离,使得视频监控业务流量在虚拟网络中传输;可采用灵活以太网(FlexE)技术实现承载层面的硬隔离,为高可靠通信要求的视频监控场景提供性能、资源等方面的高安全保障。对核心侧而言,网络切片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根据视频监控业务的安全需求,网络切片支持在为视频监控业务提供物理或逻辑的网络资源隔离,并将敏感网元部署在物理上安全的位置,实现物理环境、网络资源、网络通信层面的安全隔离,按需为视频监控行业客户提供定制、灵活的核心网络切片。2.承载安全承载安全根据视频监控安全业务的安全需求,
36、5G STN 承载网可划分专用或共用的VPN 承载视频监控业务。对于安全可信度低的平台系统,应与安全可信度高的平台系统使用不同的 VPN 承载业务;对于安全可信度相同的平台系统,可使用同一 VPN 承载业务。此外,5G STN 承载网按需实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隔离,支持部署安全接入、检测或防护能力并对传输数据实施加密保护。为满足视频监控业务的交互需求,5G STN 承载网支持提供 VPN 间的互联互通服务,并基于“白名单”策略实施 VPN 间流量互通,确保仅允许与业务相关的、合规的流量通过。对于承载视频监控业务的 VPN,5G STN 承载网支持对接入 VPN 的平台系17统进行访问控制,对不可信
37、流量进行安全隔离过滤,进一步保障视频监控业务的安全承载。3.专网隔离专网隔离5G 技术促进各类垂直行业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道路,不同行业的差异化场景、差异化需求促使网络更加灵活和可定义。中国电信 5G 专网提供“致远”“比邻”“如翼”三类服务模式,能够满足视频监控业务的网络需求与性能需求。在安全方面,专网隔离是维护 5G 专网安全的基础手段之一,能够为业务的运行与管理提供访问控制、流量隔离等安全能力。在部署专网承载视频监控业务的场景下,中国电信 5G 专网能够为视频监控业务提供全面的安全隔离保障,确保专网与公网、专网与专网、专网与企业网之间的安全隔离。首先,中国电信 5G 专网能够为视频监控
38、业务在专网的网内传输、网间通信、网络管理等多类场景提供 VPN 防护,并支持对业务传输数据实施加密保护;其次,中国电信 5G 专网能够为专网边缘网络与企业网络提供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确保视频监控行业客户的企业网络与边缘应用安全。6 视频监控安全能力和实现视频监控安全能力和实现公安雪亮工程、互联网+监管的政策刺激,各行业社会视频监控接入市场面临井喷,安全问题随之产生。目前,视频监控行业存在前端摄像设备被非法劫持、视频信息泄露、视频信息被非法篡改等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基于 5G 通信下的视频信息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公安部 GB35114 要求,即视频监控系统应支持设备接入安全、视频数据加密、签名
39、、认证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应以多重机制提供端到端全链条的视频安全监控能力。6.1 前端设备前端设备6.1.1、能力、能力视频监控摄像机、5G 视频边缘安全网关等设备、具有如下安全能力:1)物理防破坏能力。2)强化的安全登录能力,可以防止因密码失窃或破解所导致的各类安全问18题。3)网络安全能力:包括具备网络攻击或入侵防护能力;通过固件升级方式修补漏洞能力;只允许获得授权的地址进行访问和信令通信能力。4)防信令功能功能:防止前端设备因接受到错误的指令影响工作状态。客户端(5G 移动客户端或固网客户端)具备强化的网络安全能力,包括:在为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过程中,安全视频系统在应
40、用层面进行用户管理和授权,支持基于终端唯一身份标识、数字证书等信息进行准入控制,防止非法移动设备接入。并采用基于属性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的访问。在 SDK 接入和客户端访问层面,两者都具备抗攻击能力,能抵御静态分析、动态调试、进程注入等操作;使用代码加壳、代码混淆、检测调试器等手段进行安全保护;软件启动、更新时需对自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校验,具备抵御篡改、替换或劫持的能力;采取防篡改机制保证数据不被其他程序篡改,采取加密措施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运用多重安全认证机制去保证用户对安全视频策略的自主可控。未搭载加密安全芯片的前端监控设备
41、,无法实现对视频流的加密接入,在接入过程中易被非法截获视频信息,存在安全风险。针对此情况,可将未搭载加密安全芯片的前端监控设备接入到视频安全防护网关设备,由视频安全防护网关设备把原前端设备输出的 H.264/265 等明文视频流进行签名和加密,转换成SVAC2.0(GB/T 25724)等格式的加密视频流,对摄像头的视频源数据进行加密后再接入到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或本地客户端。与此同时,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应对各边界视频安全防护网关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配置统一下发、日志统一分析,实时呈现边界安全态势。196.1.2、实现、实现视频监控摄像机、5G 视频边缘安全网关等设备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其安全能力:1)对
42、前端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箱等)进行物理加固,特殊需求下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防拆报警等功能。2)前端设备首次登录时应强制要求修改默认口令;符合 GB35114 标准的前端设备应内置符合国密标准的密码模块,接入平台时采用符合 GB35114 标准双向数字证书认证模式。3)已开启GB35114接入认证功能的摄像机必须采用数字证书方式实现直连登录,并关闭 Telnet、SSH 等直连登录方式。4)前端设备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阻断未知协议;5)通过定期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发现潜在漏洞,并能通过数字签名校验的升级包进行固件升级;6)可设置 IP 地址过滤功能,只与获得授权的地址
43、进行信令通信7)采用符合 GB35114 标准的信令验签功能对信令进行验证注:5G 视频边缘安全网关5G 视频边缘安全网关主要部署在视频监控采集点,通过与(已有)普通摄像机的“串联”,实现网络安全加固和 GB35114 安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融合应用等功能;参考下图:206.2 接入接入6.2.1、能力、能力在视频监控云中心网络边界提供接入安全能力,包括:1)边界安全隔离能力:仅允许 GB/T28181、GB35114、GA/T1400 以及 5G网专用协议传输,阻隔其他协议或数据接入。2)访问控制能力:只允许来自指定 IP/MAC 地址的前端设备、客户端接入;或只允许通过数字证书认证的前端或
44、客户端接入。3)内容检测和过滤能力:在安全隔离基础上,支持对信令和视频数据流内容检测,防止恶意代码夹带等。6.2.2、实现、实现通过在视频监控云中心部署安全接入系统实现与专网、公共网络的互联和接入,在提供安全能力的同时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主要实现方式包括:1)视音频流和数据分别处理和传输;通过视频交换链路实现视音频流的传输,通过数据交换链路实现 GB/T28181、GB35114 和 GA/T1400 信令或请求、其他数据(图片等)传输。2)访问控制:支持对接入数据的(前端设备、客户端等)源 IP、目的 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数据内容等字段内容做策略,进行访问控制。当数据流接入时,提取数
45、据的源 IP、目的 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数据信息和访问控制策略匹配,若匹配成功,放通该数据流、若匹配失败,阻断数据并告警处理3)数据包解析和过滤:当数据接入到视频专网时,对视频协议数据逐包进行特征解析,并与访问控制策略匹配,如果和访问控制策略匹配成功则将协议数据放行,如果匹配失败则将数据实时阻断并进行实时告警。当视频协议数据流放通时,记录协商的视频数据流,作为视频数据的访问策略,若视频数据流的访问策略为单向放通时,放通单向的视频数据,若为双向放通时,放通双向的视频数据,否则阻断视频数据,从而大大提升视频图像接入平台侧的安全性。216.3 系统和环境系统和环境6.3.1、能力、能力1)
46、机房物理环境安全:对机房出入人员和机房内行为进行有效管控。2)对视频监控服务器、云平台、存储、网络和数据库等进行安全加固,杜绝网络攻击、入侵和病毒等威胁。3)采用自主可控标准、技术和产品提供安全保障。6.3.2、实现、实现系统和环境安全在视频监控云中心进行部署和实现,主要包括1)机房部署符合等保 2.0 和国密标准的国密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对人员出入机房的相关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2)定期对服务器、云平台、存储、网络和数据库等进行安全扫描,分析安全漏洞,通过固件升级等方式进行修复3)部署网络安全监控设备,能实施监控、识别对服务器、云平台、存储、网络和数据库的入侵和攻击等行为,并能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
47、进行阻断。4)制定局域网访问控制策略;构建隔离的虚拟网络环境,对重要网段的访问可采用 IP 地址、端口访问控制等措施,避免来自内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入侵后的“横向移动”。5)通过部署网络流量检测或安全态势感知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安全威胁检测,并能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对网络中存在的恶意威胁行为进行阻断6)对云计算资源进行隔离,保护宿主机和虚拟机的安全;通过多种机制保障容器和云主机安全,保障镜像数据安全7)采用 RAID 冗余等技术为视频数据提供可靠性保护;8)通过采用符合 GB35114 标准的视频数据签名来确保音视频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9)采用云存储技术的访问控制策略,保护视频文件内容不被截
龙力生物-纤维素燃料乙醇空间广阔-130827(25页).pdf
广和通-无线通信模组龙头积极迎接物联网时代-201207(16页).pdf
广和通-深度研究报告:笔电通信模组龙头积极卡位5G布局车载市场打破成长天花板-200709(30页).pdf
广和通-借万物互联东风产品量价齐升纯正的无线通信模组供应商持续成长-190619(19页).pdf
广和通-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拥抱物联网政策推动红利5G促通信模组迎新机遇-200702(15页).pdf
广和通-公司深度分析:立足无线通信模块积极拓展智能电网、车联网、移动支付市场-170522(18页).pdf
广和通-公司深度报告:万物互联潜力释放无线通信模块龙头迎发展良机-200528(35页).pdf
鼎信通讯-高毛利率的载波通信模块提供商-170109(20页).pdf
零壹智库: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以终端为中心的5G安全体系(57页).pdf
中国电信:5G物联网安全白皮书(2021)(61页).pdf
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2020)(11页).pdf
中国电信:5G空间计算白皮书(2023)(42页).pdf
中国电信:5G RedCap产业白皮书(2023)(18页).pdf
中国电信:5G智慧燃气白皮书(2019版)(41页).pdf
中兴:5G安全白皮书(27页).pdf
中国电信:《5G空间计算白皮书(2023)》发布PPT(26页).pdf
中国电信:2018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31页).pdf
中国电信:5G智慧燃气白皮书(2020版)(35页).pdf
中国电信:5G智慧燃气白皮书(2021版)(40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工业4.0俱乐部:ChatGPT认知白皮书(151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吴晓波2023“发光吧勇敢者”跨年演讲完整PPT(129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