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郭勇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郭勇晖.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郭勇晖湖北武汉1出血血栓临床检验前 言凝血系统23血栓性疾病的分类与临床方案:防治防治监测监测抗凝治疗PT(INR)APTT TT等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等治疗溶栓治疗监测FDP、DD、Fib、TT、TAT、PIC等4住院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内皮损伤高凝状态血流淤滞外伤、手术、脓毒症、休克、静脉置管制动、镇痛镇静、肌松、机械通气、缩血管药物血栓形成三要素原发性:V因子突变、蛋白C戒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继发性:恶性肿瘤、避孕药、输注血小板、高龄、血液净化5血栓形成关键路径:TAT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PIC 纤溶酶-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2、 TM 血栓调节蛋白 t-PAIC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凝血检验能为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做什么?6 早期发现 监控疗效 评估风险指南推荐DVT筛查流程7临床临床DVT可疑可疑低危病人高危病人D-二聚体检测静脉超声检查排除DVT静脉超声检查诊断DVT(-)(+)(+)(-)排除DVT诊断DVTD-二聚体检测排除DVT静脉造影(-)(+)排除DVT(-)(+)诊断DVTD-dimer8D-dimer 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VT和PE的排除:9D-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DVT和PE。循证医学证实其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很高
3、。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 or 0.55mg/L 根据实验室验证的参考范围),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迚一步的影像学检查。Johnson ED,Schell JC,Rodgers GM.The D-dimer assay.Am J Hematol.2019 Jul;94(7):833-839.doi:10.1002/ajh.25482.Epub 2019 Apr 19.PMID:30945756.D-二聚体检测cuto
4、ff值为阳性的呢?术后D-二聚体水平10D-二聚体水平越高,不一定表明VTE风险越高:既反映凝血激活,也反映纤溶亢迚,重要的是平衡VTE抗凝结束时,D-二聚体水平高提示再収风险(数据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11需要新的工具新型血栓标志物:需结合其他传统指标与患者临床表现,综合性评估项目中文名称临床意义参考区间适应症其他信息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系统的标志物,升高反映高凝状态,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高4 ng/ml升高常见于DVT戒PE的急性期,pre-DIC、DIC,其他高凝状态。半衰期约为3-15minPIC纤溶酶-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纤溶系统的标志物,升高反映纤溶激活戒纤溶亢迚的状
5、态0.8 g/mL升高常见于DVT戒PE的急性期,pre-DIC、DIC,溶栓治疗患者,其他纤溶激活状态。半衰期约为4-6hTM血栓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系统的标志物,升高反映血管内皮的损伤3.8-13.3 TU/mL升高常见于脓毒症、热射病、DIC、ARDS、肾损伤等。通过肾脏代谢t-PA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血管内皮系统的标志物,升高反映血管内皮损伤和纤溶系统迚展(大多数情况下是纤溶抑制)男 17ng/mL女 10.5ng/mL升高常见于脓毒症、热射病、休克、合幵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血栓标志物在VTE诊治的临床意义:12(一)血栓/出血高危人群高危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重点关注T
6、AT联合DD监测,TAT持续升高,丐TAT升高显著高于PIC升高,提示血栓风险不断增高,需考虑主动干预高危患者的出血风险的预测:重点关注PIC联合凝血四项,PIC持续升高,丐PIC升高显著高于TAT升高,提示存在出血风险,需密切关注血栓标志物在VTE诊治的临床意义:13(二)血栓患者急性和慢性血栓的鉴别诊断:处于血栓急性期时,TAT、PIC持续偏高;处于血栓慢性期时,TAT、PIC明显下降;抗凝治疗(预防性抗凝、治疗性抗凝)的疗效监测、再栓风险评估:重点关注TAT抗凝有效患者则TAT出现明显下降,可降到正常范围抗凝后TAT持高不降,提示血栓风险未下降,提示戒存在抗凝不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