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3年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报告(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2023年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报告(87页).pdf(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 Medium and longMedium and long-term strategies term strategies for synergistic control of ozone,for synergistic control of ozone,PMPM2.52.5 and greenhouse gases in and greenhouse gases in ChinaChina 北京北京大学大学 2022023 3.5 5.1212 Peking University May
2、 12,2023 I !目录.I 第一章 立项背景、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1 第二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臭氧背景值的影响.3 2.1 中国背景值变化.3 2.1.1 数据来源.3 2.1.2 臭氧背景值计算方法.3 2.1.3 中国重点城市群臭氧背景浓度分析.4 2.2 气象因素对中国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7 2.3 气候变化对中国臭氧背景值浓度变化的影响.9 第三章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达标方案制定与分析.13 3.1 基于臭氧污染达标的分省排放控制目标制定.13 3.1.1 空气质量模型的模拟改善与敏感性试验设置.14 3.1.2 臭氧生成对前体物敏感性的分区域分析及减排路径设计.18 3.
3、1.3 臭氧前体物减排的 PM2.5污染减缓协同效益分析.23 3.1.4 结果总结及不确定性分析.24 3.2 中国协同减排路径方法与情景设置.25 3.2.1 能源经济模型:IMED|CGE.25 3.2.2 情景设置.27 3.2.3 末端去除率设定.31 第四章 协同减排路径双向效果效益评估.33 4.1 减排政策对空气污染物的协同权衡与阶段性边际效应.33 4.1.1 二氧化碳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33 4.1.2 碳减排对于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成本与协同权衡作用分析.37 4.2 臭氧中长期目标对碳减排的协同权衡.44 4.2.1 臭氧中长期目标下二氧化碳和臭氧前体物排放趋势.44
4、4.2.2 臭氧中长期目标的碳减排潜力及关键减排部门.45 4.3 未来多种情景下全国一次污染物排放及 PM2.5和 O3浓度变化路径.45 4.3.1 不同情景下全国一次污染物排放变化.47 4.3.2 不同情景下全国 PM2.5和 O3浓度变化路径.49 第五章 温室气体、臭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55 5.1 历史时期甲烷浓度变化.55 5.1.1 全球甲烷浓度变化.55 5.1.2 中国甲烷浓度变化.57 5.2 历史时期甲烷变化对对流层臭氧变化的影响.59 II 5.3 未来甲烷排放协同控制对对流层臭氧和气候变化的贡献.61 5.3.1 甲烷排放协同调控对全球对流层臭氧的影响.61 5
5、.3.2 甲烷减排对中国对流层臭氧的影响.63 5.4 甲烷排放协同调控对未来气温变化的影响.65 5.4.1 甲烷排放协同调控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65 5.4.2 甲烷排放协同调控 O3对气温变化的影响.67 5.5 不同减排路径下的大气氧化性与温室气体变化.69 5.5.1 研究原理.69 5.4.2 未来大气氧化性和温室气体变化.70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2 6.1 结论.72 6.2 建议.74 参考文献.76 1#$%#$%&()*+,-./0123&()*+,-./0123 2013 年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等空气污染治理实施以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氧化硫、细颗粒物
6、(PM2.5)等一次污染物浓度较之 2013 年降幅达到 30-50%。但是,近几年来,臭氧(O3)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重要因素,2015 至 2019 年全国 O3年均浓度、污染范围和持续时间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2020 年年均浓度虽有所降低,但整体态势并没有完全扭转。仅依靠空气污染物末端治理难以实现空气质量目标,减少与化石燃料使用、传统制造业转型等源头改进也十分重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承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常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CO2)大都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空气质量改善需求也将有利于低碳转型目标的推进。同时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