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钠元素
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号元素。

2 钠电池的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就已经开始发展。但是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难关突破更容易,使得科学家逐渐忽略了更难突破的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产品的开发,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迅速应用,人们对发展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地壳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会面临锂离子电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3 钠电池的优势

(1)资源丰富:地壳中锂含量是少量元素,仅为20 ppm,且70%分布在南美洲,而我国锂资源严重贫乏。钠含量约为 23600 ppm,大约是锂的 1200 倍,储量极其丰富,采购和加工过程相对便宜,生产成本降低;
(2)工作原理类似锂离子电池:可兼容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备;
(3)可使用廉价的铝箔:在低电位时铝和钠不会发生合金化反应,电池组装过程中可以采用铝箔替换传统的铜箔作为集流体;
(4)节约非活性材料:通过固态电池设计双极性电极,涂布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同一张铝箔两侧,然后进行极片周期堆叠,在一个单体电池中实现更高电压,并可节约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5)更强大的界面离子扩散能力。与锂离子相比,钠离子的溶剂化能更低。
(6)更高的离子电导率。钠离子的斯托克斯直径比锂离子的小,相同浓度的电解液具有比锂盐电解液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7)优异的高低温性能;
(8)更好的安全性能。研究人员所做的安全项目测试中,没有发生起火现象。

4 钠电池的劣势
首先,钠离子的半径大,移动速率慢。锂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的半径,因而锂离子可以嵌入石墨材料,而钠离子无法嵌入,也很难嵌入发生化学反应所在的电极晶体结构中,这也就导致钠离子的移动速率就比较慢,电池可逆性差,能量密度利用率低,影响钠离子电池充、放电速率。其次,主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不及三元锂,实际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低。第三,在电池系统上,钠离子电池在成组方面可能存在劣势,因为磷酸铁锂单体容量比钠离子电池有数量级的领先优势,电池的温度管控难度可能较大,能量循环效率也就会较差。
5 钠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1)正极材料:氧化物型(Na-Co和Na-Mn 氧化物材料)、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材料、氟磷酸盐材料、NASICON 结构材料)
(2)负极材料:碳基负极材料、钛基负极材料、钠合金负极材料、其它负极材料(复合氧化物型负极材料和硅、硫、磷等负极材料)。
参考资料:容晓晖、陆雅翔、胡勇胜——《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文本由@-Y-Ling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