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业逐渐严重,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我国发布了一些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992年发布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主要内容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湿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1998年发布了《京都协定书》,其主要内容是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湿室气体捧放种类、排放时间表和额度做了具体规定。
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主要内容是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别、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2009年发布了《哥本哈根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013年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各领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工作基础,制定实施重点适应任务,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和推广有效的经验做法,逐步引导和推动各项适应工作。
2015年发布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其主要内容是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曷体系。
2016年发布了《巴黎协定》,其主要内容是17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将2050年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并作出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
2018年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2019年发布了《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中方的立场和行动》,其主要内容是中方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巴黎协定》,百分之百兑现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9月发布了联合国第75届大会,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发布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发布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磋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1月发布了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其主要内容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诚倾斜,推动建设碳排汶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原创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数据来源《装配式新变化持续出现,积极加配优质装配式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