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联合营销成了不少企业的营销选择。那么,什么是联合营销呢?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将具体梳理。

1.联合营销
联合营销理论最初是在 1966 年由艾德勒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的词汇:联合营销。在该商业评论中指出品牌合作(Co-Branding)、品牌联盟(Brand Alliances)、协同营销(Joint Marketing)和共生营销(Symbiotic Marketing)等和联合营销是统一概念,同时断言后经济时代的发展将以联合营销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联合营销的定义不断完善,当前,联合营销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组织或机构为了达到短期或长期的营销目标与其他资源拥有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组合和合作,为实现各自的营销目标开展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联合行动的项目合作和组织运营模式。联合形式有战略联盟、联销体、联合项目、联合品牌等,它不是简单的契约买卖合作模式,它以动态的管理理念,要求双方或多方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协作推进营销战略的执行,以共谋发展的新路径,增加双方各自的竞争力。
联合营销选择合作对象首先必须满足“匹配”为前提条件,“能力互相补充,工作分工,合作推进”是联合营销的核心。
2.联合营销分类
(1)按价值链位置分类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价值链上游与价值链下游企业之间的营销合作被称为基于价值链的垂直联合营销,共包含四种基本形式,分别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制造商与经销商上与客户、虚拟经营。
从价值链的水平角度看,即企业与企业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成为水平联合营销。水平联合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不同行业企业间的联合营销;②同一企业不同品牌的联合营销;③同行企业之间的联合营销。
(2)按营销资源流动的范围角度分类
从营销资源流动的范围来看,可以将联合营销分为内部联合营销和外部联合营销。内部联合营销指的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即企业的营销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外部联合营销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模式。
(3)按联合营销的表现形式分类
从联合营销的外在表现形式看,联合营销又可以分为显性联合营销和隐性联合营销。所谓的显性联合营销是指企业内或企业间通过成文的、可见的形式来安排营销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例如为了营销的目的建立的合资企业,或是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新产品开发小组等;隐性联合营销则是指企业之间本身并不发生直接的营销资源交换及共享,但通过第三者的作用,能够使营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按有无契约的联合营销分类
从合作的形式来看,联合的双方具有某种契约的合作形式被称为正式联合营销,通过这种成型的契约推动资源在企业之间形成流动。若企业之间没有这种正式的契约,单纯的为了谋取自身的发展自觉的形成的某种合作模式被称为非正式联合营销。当各方意识到他们将会长时期交往、接触时,当他们认为合作将带来利益时,以及当他们觉得应该为对方所给予的好处进行回报时,非正式联合营销会自然发生。
3.联合营销的优势
(1)规模效应
规则效应或者称规模优势,联合营销是需要多个企业或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的一种营销模式。从量的方面看,多个单元的联盟将扩大营销阵营、拓展企业营销的规模,促进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上都使费用得到了降低,常会产生1+1大于2的效应。
(2)协作优势
不同企业的优势可以通过联合营销来实现,每个企业都具有不同的资源,协同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分享,一起开拓市场,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营销效果可以通过企业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营销资源也因为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得到了整合,每个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可以称之为营销资源,这些资源会应用到营销活动当中。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营销资源。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区域地理位置、投入资金数量、经营关系构建以及企业的管理能力。从整体上来说,每个企业的优势是不同的,它们具有不同的资源,因此要合理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资源的科学调整,从而共同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以上梳理了联合营销的定义、类型及优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本文由@2200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什么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的作用是什么?
整合营销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怎么做?
什么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有几种类型?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