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会计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有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成本不能反映物价水平变化。历史成本会计只能以当初购进物品时当时的物价来计价,不能以按商品最新市场价格计算。所以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会计账上所体现的资产价值要低于实际所拥有的资产价值。尤其在典型的通货膨胀条件下,历史成本会计对企业资金发挥的作用要低于市场价格计价,企业有可能因而在效率和收益上遭受损失。
二、历史成本会计的报表数据的不真实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会计的报表数据是不真实的,因为它不能反映实际以新币计算的资产净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成本会计 的报表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这就会对企业的长期计划和财务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历史成本忽略了货币贬值的影响。在进行历史成本会计的时候,企业一般都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不会将贬值的所有影响都纳入其中,而是将它视为一种假设的コンセプト,即货币的贬值不会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由于货币贬值,历史成本会计会错失企业出现损失和收益的机会,不利于资金投资的管理和分配。
四、历史成本无法体现即时价值。由于历史成本会计以当初购买商品时当时的价格来逻辑上自动调整报告期内产生的合理经济损益,而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即使报告期内不再有经济收益,由于物价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会产生经济损益,而这部分经济损益无法用历史成本来反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有违实际的情况。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其报表数据不真实,也不能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使企业在效率和收益上遭受损失,也不利于资金投资的管理和分配。它更无法体现即时价值,反映出来的经济损益和实际情况都有可能偏差,也就是历史成本会计的缺陷。
历史成本会计法是著名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的一条,它的最主要的思想是在普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每一项财务记录都必须用原价核算,不能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以保护企业前期投资者的利益。但在实际应用中,历史成本会计有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
(1) 对原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在普遍的价格上涨的环境下会出现价值贬损的现象,从而导致原投资者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影响企业良性的发展。
(2) 导致收入的统计错误。由于历史成本会计本身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企业报告出的利润结果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影响管理者、投资者等社会上重要的决策者,严重扰乱企业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状况的分析。
(3) 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历史成本会计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它的本质病根在于其做的是备份的形式。这种备份将企业主要焦点放在了既有的内部实体记录上,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则把重点放在了特定时间内进行的生产计划和经营成本结构上,推迟了企业跨越期单位过渡期的重大改革,影响了公司未来的蓬勃发展。
(4) 对于外币汇率变化会产生很大影响。历史成本会计把基本币单位的历史成本作为每一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基础,如果企业使用的是外币单位,而这种外币在企业报告期间汇率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且在相反的情况下,这几乎不可能有益于之前投资者甚至未来投资者的得失报表。
总之,历史成本会计有其适用范围,但在发展中受到了持续的质疑,因为它忽略了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如果一定要使用历史成本会计,企业尽量以报告期的实时汇率来确定历史成本,以避免外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只有这样,历史成本会计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有助于保护企业和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