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OCs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VOCs指在常温下,沸点范围在50~260℃之间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等。我国将其定义为: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含氧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和含硫有机物等。
VOCs的光化学活性较强,与大气反应、诱导形成光化学烟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造成能见度降低,部分VOCs的异味给环境造成影响。一些行业排放的VOCs含有三苯类、卤代烃类、硝基苯类、苯胺类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经研究,癌症发病率与病人接触含氯VOCs具有潜在关系
2 VOCs的来源
VOCs的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是指森林、草原、海洋等植物排放;人为源则可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大类,其中固定源包括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秸秆、木材)燃烧,溶剂使用、工业过程(如石油化工、炼钢炼焦)等。流动源指所有和机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相关的排放。此外,这些VOCs排放到大气中,在光照等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生成新的VOCs,即所谓的VOCs二次来源。
我国城市VOCs的主要来源于一般有机动车排放、油品挥发泄露、溶剂使用排放、液化石油气(LPG)使用、工业排放等。下图给出了广州市和北京市VOCs来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排放、油品挥发泄漏、溶剂使用是三大重要VOCs来源。但由于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同,不同城市主要排放源的贡献率存在差异,例如LPG在广州占VOCs总量的16.32%,而在北京则只占2.64%。
3 VOCs分类
据美国EPA清洁空气法报道:有166种有机物被确认为有毒有机物。而美国国家酸沉降评价计划(US
NAPAP)中认为:大约有600种不同的化合物来自于人为源VOCs排放。2001年,来自荷兰的学者Edwards等通过对赫尔辛基居室以及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32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被检测出来。我国在环境管理的各项环境标准及技术规范中,共涉及72种不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40种已经有国家监测方法。常见的VoCs包括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稀释剂、二氧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石脑油、正己烷,氟利昂类、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苯、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全氯乙烯、三氯乙烯等

4 VOCs对人类的影响
VOCs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气味和感官,包括感官刺激,使人感觉到不愉快气味,引发恶心等症状,还可引起急性中毒等;
(2)刺激眼粘膜、鼻粘膜、呼吸道,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各种病态的发生,另外可刺激皮肤,引发各种皮肤病;
(3)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造成人体的死亡等。
关于VOCs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跟其浓度有关系,不同浓度的VOCs所引发的危害性也各不相同。有研究显示:当空气中VOCs的浓度在小于0.2mg/m3,不会引发人体健康的不适症状;当空气中浓度在0.2~3mg/m3范围内,便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等,产生不适的症状;当空气中的浓度在3~25mg/m3范围内,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引起头痛等不适症状;而当浓度大于25mg/m3时,对人体毒性效果明显加强,使人体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应症状;如果空气中含有多种有害VOCs组分,且共同作用于人体的时候,其对人类身体的危害程度明显增强

以上是关于VOCs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的分享,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VOCs治理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什么是VOCs?主要来源及治理方式一览
什么是vocs?vocs吸收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