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制造业龙头企业、传统IT服务商、互联网巨头基于各自的行业优势,从不同的维度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国也在立足于本国制造业的指导政策上,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加速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
美、德、中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为抢占发展先机,发达国家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互联网由理论概念向产业实践转化。目前美国、德国由于工业基础雄厚,已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主导国家,日本、英国、法国等主要工业国家也相继入局,通过战略规划、政策支撑、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美国的发展模式为重点发展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CPU、系统、软件等信息端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为发展智能制造业提供硬件和软件及技术的支持。美国正致力于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其主导并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家以上企业加入。
德国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关注智能、网络、系统等领域,致力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制造领域,对制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完整制造流程模块进行集成和数字化,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德国以《工业4.0》为支撑,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平台的开发和试验等工作,已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中国家主要以中国为代表,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高端制造业转型,工业互联网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主要方向,其根本目标是要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在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主要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规范行业市场环境、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已开发出超过1,500个工业
APP,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近60万台/套,培育了超过50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研究(36页).pdf 》
文本由@-YANYI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1年工业光网白皮书(53页).pdf
陀螺研究院: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57).pdf
百度智能云:智能+工业互联网白皮书(31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