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巢青年是什么意思
“空巢青年”这一概念的提法主要来源于2016年以来媒体对该群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这一概念起初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进而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兴趣。对现有公开资料的梳理发现,“空巢青年”这一名词更多时候是被社会建构的、自上而下被审视的一个概念。
在“空巢青年”概念出现之前的中国社会,经历社会流动聚集在大城市的青年群体也是存在的,只是如今,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大规模的“空巢青年”现象更为凸显。就相关群体之间的代际关系来看,“空巢青年”与“空巢父母”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深远的关联。从生活境遇的角度考察,“空巢青年”的工资水平与居住条件要明显优于“蚁族”群体;虽然部分“空巢青年”也呈现出“宅”与“依赖网络”的生活特征,但是程度较轻,远不能与“宅男宅女”相比。
2017 年淘宝发布《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生活的“空巢青年”已经超过 5000 多万,这类群体以
90后为主,2018 年中国人结婚率创新低,晚婚晚育观念深入人心,单身独居的年轻人数量会不断增多。

2.为什么会出现空巢青年
社会趋势背景变化:社会个体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人们从家庭、属关系、性别身份、阶级等传统社会范畴之中脱离出来,并作为个体来选择、维持以及更新自己的社会关系与网络。
共性环境影响:商业进步:商业分工带来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增加、个体独立生活能力增加。女性地位:女性地位的提升,帮助更多的女性摆脱束缚她们的传统角色,并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婚姻观念:婚姻从功能共同体转变为选择性亲密关系。
国内的特定环境影响:城镇化进展: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引发更多的城乡、城市间的人群流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线上生活的便利推动空巢生活方式的形成。

3.空巢青年特征
个人发展:重视追求个人发展,重视城市的就业空间发展与城市文化,对现状较为满足。
情感观念:重视亲情,超过40%空巢青年每周都会多次与父母进行联系。对爱情与婚姻没有功能型需求。周末经常与朋友联系聚会。

社交状态:空巢青年对于网络社交工具较为熟悉,不排斥进行陌生人社交,81.72%的空巢青年会使用线上社交工具与陌生人进行社交活动,这些社交活动都基于兴趣、价值观相似,能够使空巢青年获取存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线上社交情况

消费观念:回归理性,对“消费主义”说不,主要从自我需要出发购买商品,在非必要支出方面较为节俭。购买商品多从KOL处看过测评,在意商品的真实评价。不过多数空巢青年都愿意为性价比高的知识付费内容付出钱财。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知识栏目。
信息来源
《中移智库:空巢青年研究报告(36页).pdf》
推荐阅读
《HSBC:亚洲人口结构大转变背后的投资机会:老龄化、空巢青年和女性的未来(英文版)(60页).pdf》
《珍爱网&美团:95后单身人群白皮书(1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