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拟数字人是什么?
虚拟数字人是指并非存在于真实世界的,而是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采用多种动作捕捉、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手段创造并使用的,具备相应的与人类相似的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也可以称之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

2 虚拟数字人的具体特征
从“虚拟”、“数字”及“人”三个部分详解虚拟数字人的具体特征
(1)虚拟:指的是在非物理世界中,虚拟数字人在不同场景实现难度不同。虚拟数字人的存在方式主要以图片、视频、实时直播、实时动画等存在于APP、小程序、软硬一体显示设备等电子屏。未来VR设备与全息投影也将成为其重要存在方式。
(2)数字:虚拟数字人的产生源于多技术综合。CG建模+真人驱动、多模态技术与深度学习都是虚拟数字人产生的核心技术。不少人认为虚拟数字人近年的发展来源于CG(Computer
Graphics,利用计算机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动 捕等相关技术的共同成熟。
(3)人:虚拟数字人高度拟人化,特别表现在外表、行为、交互行为等方面,外在表现和交互效果已成为核心发展路线。虚拟数字人的外表代表着其面部长相和整体形象,一般会受到虚拟数字人类别(如直接借用真人形象、高保真建模、风格化)、制作细节(对汗毛、皮肤、头发
等细节的建模)、渲染水平、设计审美等影响;虚拟数字人的行为与面部表情、形体表达、语音表述等都有关系。会受到驱动方式(真人驱动、计算驱动、预制调节等)、驱动模型类别(精细面部肌肉驱动、
语音合成模型中对语气词、韵律的处理等)、训练数据、驱动模型精度等影响;虚拟数字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包括回答内容、肢体反应等,其发展水平会受到语音识别能力、自然语言理解及处理水平、知识图谱、预先设置知识库等影响。
3 虚拟数字人的作用及价值
虚拟数字人可分为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以下将对两者详细比较
(1)核心功能: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主要是功能性服务,包括替代真人服务,完成内容生产、简单功能;多模态AI助手,提供日常陪伴、关怀等服务;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功能是身份性的,用于娱乐/社交;包括虚拟IP/偶像,推动虚拟内容生产;虚拟世界第二分身,用于社交娱乐及Metaverse
(2)产出定位: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定位有现实世界中主持人、导游、购物主播等服务型角色的虚拟化;具有关怀感和真实感的AI助手;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定位有虚拟偶像或为真人偶像的辅助分身;个体在虚拟世界(或Metaverse)中的第二分身
(3)代表应用: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代表性应用有虚拟主播、虚拟老师、标准化内容制作、虚拟关怀师、虚拟陪伴助手;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代表应用有虚拟偶像、VR
Chat、虚拟形象构建应用
(4)产业价值: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产业价值有降低已有服务型产业的成本,为存量市场降本增效;提升AI助手的交互效果,扩展其接受度与适用场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产业价值有为未来的虚拟化世界提供人的核心交互中介,在增量市场创造新价值增长点;降低虚拟内容的制作门槛。

4 虚拟数字人国内外主要企业
虚拟数字人国外玩家有UneeQ、Soul-Machines、Samsung Neon、TwentyBN、DataGrid
Synthesia、HourOne等,国内主要玩家有魔珐科技、相芯科技、追一科技、黑镜科技、科大讯飞、百度、搜狗等


来源:《量子位:虚拟数字人白皮书(18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