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放法
历史排放法是依据据企业自身历史排放情况发放配额,这种方法直接从从减排结果出发,强制性较大,不能够兼顾生产效率。
历史排放法没有考虑到企业的产量生产情况,很容易造成企业通过减少产量,而非改进低碳技术的情况出现。

各省市应用历史排放法的行业分布
上海(2020年):商场、宾馆、商务办公、机场等建筑,以及产品复杂、近几年边界变化大、难以采用行业基准线法或历史强度法的工业企业。
广东(2020年):水泥行业的矿山开采、钢铁行业的钢压延与加工工序、石化行业企业。
湖北(2019年):除水泥(外购熟料型水泥企业除外)、电力行业、热力及热电联产、造纸、玻璃及其他建材、水的生产和供应、设备制造(部分)行业之外的企业。
天津(2020年):钢铁、化工、石化、油气开采、航空行业企业。
北京(2016年):石化、水泥、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固定源部分。
历史排放法计算方法
历史排放法的计算,不同省市和不同行业的计算公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企业配额=历史年均碳排放量×调整系数。
上海、广东和湖北的年均碳排放量采用算术平均,而天津则是采用上一年度排放量。
对于调整系数,不同省市差别较大。《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中调整系数为1(也就是没有加入调整系数),天津市2020年度配额安排中,则明确指出调整系数(控排系数)为0.98,而湖北省的调整系数相对复杂,《湖北省2019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中提到:

文本由@邓邓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ListCo:碳排放权交易框架(28页).pdf
推动部分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峰调研分析报告(12页).pdf
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概览(32页).pdf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免费分配,有偿分配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