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地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建立以耕地质量为中心的宏观风险评估体系,实现对耕地质量变化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发展情况的动态监测与预测,从而及时跟踪预警耕地压力及潜在风险状况,实现资源管理的转变与优化的实用系统。

一、历史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以及承包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城乡人口发展的活跃,农业土地实质上经历了从传统农耕地到当今市场农耕地的转变,受资本市场以及政府等多方影响,农耕地竞争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土地利用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为防止过度开发,农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得到应用。
农耕地动态监测预警,不仅可以监测农耕地的变动情况,还可以辅助对农耕地开发的有效防范和管理,特别是农业资源发展和分配的效率问题和农业结构优化。
必须建立合理的农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应包括负责农耕地的监测、评价和管理的机构以及一系列合理的耕地原则和政策。由于农耕地资源利用不同,界定耕地标准也不同,因此,行政部门应加大法规监督力度,确定管理范围内适宜的耕地利用标准,并实施耕地监测管理机制。
二、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结构
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信息采集、信息组织、耕地风险分析、动态预警以及管理反馈(图1)。
1. 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行政部门的耕地面积、价格、土地利用变化等官方数据,信息源存在多种文档形式,包括纸质、数据库、excel等,从而着重采集和整理汇总,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统计展示;
2. 信息组织:组织所采集的信息统计表,实现对采集的信息的统一汇总;
3.耕地风险分析:根据采集的全面耕地信息,结合专家系统,进行完整的耕地中长期的发展走势分析和准确的风险评估;
4. 动态预警:实时跟踪监测耕地资源发展状况, 预警耕地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耕地资源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可待参考;
5. 管理反馈:及时关注决策者对耕地管理的有关决策举措,同时跟踪管理政策执行效果,随时改进相关管理内容。
三、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具有现场实时采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综合分析多源数据,建立宏观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耕地长短期质量变化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预测的目的。
(1)信息采集技术: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