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属于国际贸易一种形式,通过中间商从境外供应商的采购、境外下游客户的销售完成;对于中间商而言,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均为国外的客户。

2.转口贸易类型
从产品增值角度来看,转口贸易大致分为两个类型:
(1)无增值转口贸易
这类指中间商将从供应商采购的货物销售至下游客户,中间商采购货物不进行任何深加工,不会使货物有所升值或增加附加价值。在转口贸易实务中,典型的就是提单转卖,尤其现在的大宗物资买卖,如石油、化工产品或者是煤炭,这些都是整船交易,提单作为物权凭证,适合转口贸易。除了提单下的转口业务外,一些保税业务也属于该范畴,中间商把国外采购的货物在保税仓库进行简单处理,比如分级、混装、加包装、贴标签等,但货物本身的形态、性质、效用等固有特性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货物自然不会有所增值。当然,如果中间商在境外有海外分公司,因下游客户需要,中间商也可在境外进行简单处理,不一定在我国保税区完成。
(2)增值转口贸易
其指中间商采购国外供应商的货物后,不直接发往下游客户;中间商在保税区或在监管的区域内,对货物进行深度加工,使货物增值,再发往国外下游客户进行销售。货物经过深加工后价值提高,有利于中间商获得更多的利润,除了正常贸易利润外,还有附加值部分的利润。鉴于我国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国家开放政策支持,以及沿海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的设立,使得我国增值转口贸易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3.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形式,该贸易有类似于转口贸易,很容易被混淆。过境贸易是指供应商向下游客户销售货物时候,供应商不能直接下游客户发送货物往,必须通过其他国家才能把货物送达。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问题,比如内陆国与不相邻的情况。而其他国家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该贸易中,仅仅是货物要进出该国境或关境。虽然如此,其他国家要对上述国境贸易进行统计,例如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中,特别指出,如果是通过航空运输飞越第三国领空的话,其他国家海关不会把它列入过境贸易的统计数据中。
由于该贸易类型的物流经过其他国家,有类似于转口贸易的情况,但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就转口贸易而言,参与贸易的三个主体包括供应商、中间商和下游客户,供应商与下游客户没有合同的联系,供应商出口,下游客户进口,而中间商既进口又出口。即中间商是转口。而过境贸易主体只有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只是供应商发运货物的过程中,在未经加工的状态下,经过其他国家国境,在发送到下游客户。显然,参与贸易主体多少,货权转移的过程成为区别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重要方法。
以上梳理了转口贸易的定义、类型及其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DMCC:2022贸易的未来:多边主义新时代下的全球贸易(中文摘要)(19页).pdf
世界贸易组织:危机在乌克兰-战争对全球贸易和发展的影响(2022)(36页).pdf
世界贸易组织:适应数字贸易时代:挑战与机遇(英文版)(350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