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家对于网络安全方面也是越来越重视,下面是我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和等保2.0和1.0之间的区别介绍。
1、我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统计)情况(2016年-2020年)
据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预计)我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市场整体发展较好,且市场规模逐年增大,同比增长率在18年和20年(预计)将会有所降低,下面是各个年份的详细数据。
2016年我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为17亿元,2017年我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增加,具体规模达到了2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9.41%。
2018年我国的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继续增加,2018年市场规模为28亿元,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为27.27%。
2019年,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成功突破了30亿元,达到了38亿元,同比增长率增加,为35.71%,到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率下降,为18.42%。

2、等保2.0与1.0的区别
什么是等保2.0和1.0
等级保护2.0指的就是相对于等级保护1.0而产生的新说法,2.0指按新的等级保护标准规范开展工作(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已经进入2.0时代)。
分别在覆盖范围、安全要求、工作内容、定级及测评有较大的区别。
(1)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更广,等保2.0在等保1.0的基础上,首次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工业控制等新技术纳入监管保护范围。同时,等保2.0适用于全国各地区、各单位部门、各企业机构,实现全面覆盖。
(2)安全要求
“通用要求+安全扩展要求”双管齐下,等保2.0从1.0时代的一个单独的基本要求升级为“通用要求+安全扩展要求”,通用要求针对的是所有保护对象都必须满足的要求;扩展要求则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提出相应的特殊要求,主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控制等五个保护对象。
(3)工作内容
纳入多项新增内容,等保2.0在延续等保1.0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包括安全检测、通报预警、灾难备份等多个内容,进一步践行“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审计”的动态保障思路。
(4)定级及测评
强制定级,测评分数提升,等保2.0全面进入强制定级时代,保护对象必须通过“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这一定级流程,同时定级还需经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整体定级更为严格规范。另外,等保2.0测评分数及格线由原先1.0的60分提升至75分,达标分数的提升,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防护投入才能够满足。

数据来源:《网络安全专题报告:板块Q1整体业绩或有亮眼表现,长期具备千亿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