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来,我国多地陆续发布限电限产通知,多地工业企业被要求“开三停四”甚至是“开一停六”错峰用电,后期,东北地区居民用电受到影响,“拉闸限电”也是成为了民众热议的对象。
为什么会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的背后既有行政性调控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扭曲。
1、地方政府试图突击完成 成“能耗双控”目标。
“能耗双控”是一个常规的考核项目,但是2021年前期执行的进度较慢,今年又只剩下一个季度,除此之外,冬季是采暖季减少能耗比较困难,所以选择在9月、10月突击性的完成“能耗双控”是最适合的。
2、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剧了问题严峻性。
在我国的电力供给结构当中,火电占比约7成,水电占比约1成半,其他的是新能源。火电能耗高,水电,今年缺水,水不足,新能源不稳定,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弥补供需缺口,由此,电力紧张局势加剧。
在电力需求结构当中,第二产业用电约占7成,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占比较低,为了可以达成降低能耗的目的,限电就此扩展到了一般制造业,甚至是居民用电。
3、 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随着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发电企业的成本也是大幅度的上升,发电企业不愿意亏损增加电力供给。
4、电价未能市场化。
电力短缺不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节。
拉闸限电会造成什么影响?
推高通胀、经济放缓、利益再分配、影响居民生活。
1、价格和PPI显著上行并传导至居民端,通货膨胀严重;
2、工业品短缺,经济增速下行,经济滞胀严重;
3、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攀升;
4.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出行、生活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民生。
除此之外,限产是利益再分配,导致国企民企、大中小企业、南北差异,这种利益再分配对全局不利,降低经济效率。限产主要限的是上游,上游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中下游利润承压,小型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限产的资源型省份主要是在北方,限电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下面再来看一下详细分析
用电需求未大幅上涨,并不是造成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2021年1月-8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万亿千瓦时,同比+13.1%,两年复合平均+7.0%,三次产业和居民用电均保持增长。在这当中,第二产业用电量最大,占据了全社会用电量的66.8%,第三产业用电占比为17.4%,居民用电占比为14.6%,和2019年同期的用电结构相比变化不大。
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

第二产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

夏季居民用电量上升,但是和历史同期相比变化不大。
2021年7月-8月,8月份居民用电比重较6月份相比上升了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用电量下降了4.9个百分点,看似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对第二产业用电进行了限制,实质上,今年夏季居民用电增幅并不算高,1月-8月,居民用电两年复合平均增长为6.9%,较2019年1月-9月累计同比和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基本一致。
工业用电表现平稳的背后,在于需求已经受到限制。
因为工业用电占第二产业比重高达98%,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第二产业的用电基本上就是工业用电。1月-8月,第二产业占据全社会用电的比重为66.8%,保持了2016年以来的逐年下降趋势。但是要注意的是,二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已经受到了限电措施的影响。从限电影响较小的一个季度来看,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65.7%,高于2019、2020年同期。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年初国内工业生产活动已经恢复到了较高的热度,但是,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限电措施明显压制工业用电需求。
机械电子、原材料行业生产走强为工业用电需求带来增量。
机械电子、原材料作为主要的用电领域,其生产活动的增加带动了整体工业用电需求的增加。以机械电子为例,1月-7月电子、电气、通用设备制造用电量两年复合平均分别增长18.7%、15.8%、11.9%,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也均超过10%,远远高于全部工业的6.7%,这或许和相关产品出口需求旺盛有关系。
水电供给下降、火电受动力煤供给影响短期不能够缓解用电紧张的格局。
2021年1月-8月,我国总发电5.4万亿千瓦时,两年年复合平均+5.7%。在这当中,火电占比为71.%,较2020年同期高出了0.5个百分点,比重上升。水电占比14.1%,较2020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是202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风电占比6.7%。就结构上来看,我国的水电发电缺口较大,火电比重有所反弹。
水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

火电、水电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

国内主要水电站今年来水量减少,导致水电发电量不足。
2021年1月-8月,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0%,两年的复合平均下降了1.7%。据长江电力公告,2021年二季度长江上游溪洛渡水库来水总量较上年同期偏枯44.68%,三峡水库来水总量较上年同期偏枯6.67%,两座水库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1.85%、0.01%。
非水新能源供应稳定性较差。
2021年1月-8月风电、光伏发电量两年复合平均同比增长18.5%、8.8%。但是,要利用新能源弥补传统火电、水电的缺口,依旧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火电供给压力大,短期内不能够弥补用电格局的紧张。
8月发电量同比增速大幅回落9.4 个百分点,至0.2%,在这当中火电同比增速由7月的12.7%下降到了 0.3%。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内供应方面,保供增产的速度受安全检查和环保等制约无法满足缺口,供给放量效果不足。虽然7月份以来,各种支持政策频繁发布,但是,因为煤炭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加大,一定程度阻碍了煤炭产量的提高,供不应求导致动力煤价不断上涨,火电供给压力增大。
供弱需强导致煤价持续走高

7月以来增产保供政策加码

近期煤矿生产事故频发

二是国外供应方面,日韩印度等外需迅速回升导致海外煤价大幅上涨,进口利润收窄,叠加疫情及降水的影响,煤炭进口量受限。
煤炭产量和进口数量累计同比

三是电价非市场化导致电厂无法向下游传导成本,火电企业亏损导致其发电意愿不强。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煤电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部分发电集团6月煤电企业亏损面超过70%、煤电板块整体亏损。京津唐电网燃煤电厂成本已超过盈亏平衡点,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
能耗双控目标下,上半年未达标地方政府开始加大政策力度。
“能耗双控”政策下,部分地方政府由于上半年目标完成不足,近期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进行限产停工、拉闸限电。
部分地区能耗双控举措


推荐阅读
《化工行业:云南限电影响持续农化景气度继续上行-20210530(27页).pdf 》
《化工行业:限电收缩供给看好黄磷-草甘膦和工业硅-20210523(23页).pdf 》
《【研报】有色金属行业:碳中和政策加速贯彻能耗双控扰动内蒙古电解铝供给-210314(22页).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