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基础预算
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Budget,简称ABB)是一种以企业价值增值为最终目的,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企业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通过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预测销售量或服务需求量,进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需求量,形成预算成本,作为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与考核的标准,结合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差异的原因,对公司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并有效控制。

2.作业基础预算的特征
(1)对制造费用预算方法的改进
在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条件下,成本结构与以前相比变化较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使成本控制更有效,就要求提高制造费用的核算和管理水平。ABB是基于ABC的预算模式,体现了对制造费用更合理更准确的预算方法,可以基于作业预测制造费用,是对传统制造费用预算的科学改进。
(2)增加了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缩小了其分配范围
增加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指由原来的单一分配标准如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进行分配,改变为多标准分配,按照导致制造费用发生的多个“作业动因”来预算并分配。缩小制造费用分配范围是指由全厂或全部门预算变为对若干个“作业”或“作业库”进行预算。
(3)把作业管理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把作业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可以实现对企业作业的持续改善。作业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为作业管理的效果提供分析的依据,可以消除无效作业,选择最佳作业,以减少作业所耗费的资源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
(4)预算更易于被基层员工所接受和理解
作业成本预算提供了关于作业量的预算数据,这就可以使基层的员工清楚的了解其每月需要完成的作业量,从而使基层员工对预算充分了解并接受,并提高其参与预算的积极性,明白自身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更加利于预算的执行,也使得基于预算的考核更合理和易于接受。
3.作业基础预算的优点
(1)加强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关联性
传统的预算的关注点多集中在是否实现了预算的业绩指标,管理者和员工并不清楚他们的营业预算是否支持战略,预算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文件而不是行动纲领,战略和预算相脱节不利其公司战略的实现。事实上,战略目标必须转换为可以计量的行为才能被员工所理解,作业基础预算通过作业的形式,将战略目标分解到业务流程层面,转化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具体活动,实现了预算与企业战略的有效衔接。
(2)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传统预算方法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编制,编制过程中,默认了历史非合理成本的存在,作业基础预算以流程优化为前提,考虑作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后进行预算编制,加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此外,传统预算按费用科目归集部门成本,以人工工时、材料等分配间接费用,使得费用分配不合理,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为单位,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尤其对于间接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优势更为明显。
(3)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业基础预算考虑了生产过程中的非必要程序,通过进行作业分析,进行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划分,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于增值作业和必要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低效作业效率,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加强业绩考核的科学性
传统预算方法单纯以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然而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代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种短视行为可能会危害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作业基础预算的业绩评价同时考虑了非财务指标和质量管理衡量指标,如生产周期、交货时间、检验次数等,对非财务成本动因进行分析,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合理。
(5)加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作业基础预算在作业层面设立预算目标,使得基层员工能够参与其中,个人成为预算考核的单位,可以加强员工对预算的理解,激发其实现目标的积极性,确保预算顺利实施。
以上梳理了作业基础预算的定义、特征及优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2020-2021年企业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实践调研报告(48页).pdf
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作用是什么?优缺点一览
什么是中央财政预算?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