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茧产量及产区分布分析

中国是全球蚕茧产量最大的国家,蚕茧及其制品均享誉世界。下面我们就中国蚕茧产量及产区分布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一、产量分析
从产量上看,中国蚕茧年累计产量一直在增加。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蚕茧产量已达到811万千克,比2012年增长了14.02%。在中国蚕茧产量中,夏季蚕茧占比较高,2017年达到三分之二的情况。按照等段计算,中国蚕茧2017年占比普遍为50%,较之前有不断提高,说明农户对蚕桑文化的重视。
二、产质分析
自2012年以来,中国蚕茧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也出现迅速增长现象,从2012年的64.08千克/亩提高至2017年的115.02千克/亩,增长幅度遥遥领先行业。其中,1类蚕茧比重较大,占比在85%左右,即每亩产1类蚕茧大约是99.32千克,充分说明蚕茧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产区分布分析
中国蚕茧的产量和产质都较好,那么它的产区分布情况又是如何呢?
中国蚕茧的产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有华北、西北、东北、长三角、华中、华东等六大区。根据中国棉蚕行业协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蚕茧全国产量将超过1.4亿千克。其中,华北地区占比主要以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为主,占据蚕茧全国产量的四成,华东次之,贡献蚕茧全国产量的36%;西北、东北两大地区占国内蚕茧产量的15%左右;其他地区也有蚕茧种植,但总体贡献率还是比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蚕茧产量及产区分布走势呈现出良好而又稳定的态势,表明蚕桑文化发展活跃,农户对蚕茧产业的重视也正在持续加强。未来,中国蚕茧产量将会有更大的增长,也将为世界蚕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蚕茧产量及产区分布分析
蚕茧是中国有4000多年历史的高端手工制作精品,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传承千年的农牧业产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和外贸出口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有机纤维材料之一。因此,中国蚕茧的产量及产区分布极具重要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
一方面,中国蚕茧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受到与季节条件、养蚕方式和蚕种类等有关因素的制约。根据统计,2019年,中国蚕茧的总产量达到19320905千克,这一数字比2018年增长7.3%。按照各省的市场份额来看,山东省的市场份额最大,占中国总产量的38.12%,其它以吉林、陕西省以及新疆高原地区为主的大量省份也拥有可观的产量。
另一方面,中国蚕茧产区分布极具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从地域上看,中国蚕茧主要生产地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北部内陆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河北、内蒙古等,而这些地区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程度,反映了蚕茧产业的地域特征。
此外,中国蚕茧的产量和产区分布也受到养蚕技术水平的影响。养蚕技术有别于传统技术,主要体现在对中国蚕种更新、育蚕技术及管理技术等方面,它们更适用于中国蚕茧产业,以实现全天候养蚕,提高蚕茧的整体质量和产量,使其能得到更多的国际市场认可。
最后,除了产量和产区分布,中国蚕茧的质量要求也有着极高的水平。与普通棉花或植物纤维相比,中国蚕茧具有更高的柔软度和弹性,能完美地忍受洗和熨烫,而其色彩多样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蚕茧的产量及产区分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其产量表现良好,产区分布各有特色,质量也不仅达到国内标准,更得到世界各国市场的认可。但是我国蚕茧文化仍有待进一步宣传发扬,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带动更多的蚕茧生产研究及新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