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销是指财务会计中的一种费用分摊方法,旨在将无形资产购买或开发所耗费的费用,按照事先规定的摊销年限和摊销率摊销在期间费用或损益科目上,达到控制收入成本、期末收入和利润的目的。本文将从定义、会计处理,特点及摊销方法、构成要素、计提特点、摊销示例等方面对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该财务会计概念。

一、定义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将无形资产按照固定的摊销率和摊销年限,将资产取得支出的费用分摊到期间费用或损益科目(如摊销费用、基本收入),控制未来收入及利润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中国会计准则第二十六号——无形资产》中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是指无形地形成或增值,其有形表现形式很难把握,且可持续给主体带来经济效益并能够测量和认证价值的资产。”
二、会计处理
根据无形资产摊销的定义,无形资产并不具有直接可以计算的现金价值,也不具有物理性质所反映的确定价值的权值,但它可以为企业获取连续的经济利益,是一种有用的资产,需要企业长期投入,才能将它转化为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对它的有效利用必须以其有效的投资期限内折现价格表示,然后将投资期间分期折算,这样既可以将原有的全部价值体现在会计分录上,又可以有效的把握企业的收入成本和期末收入,同时也可以更仔细的把握企业利润的大小。
三、特点及摊销方法
(一)无形资产摊销不是常规会计处理(即,资产摊销成本),无形资产摊销的性质是一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收入成本,期末收入和利润,是被动的收入成本控制手段。
(三)无形资产摊销前,无形资产价值本来是一次性的,但在摊销时,将它分期计提到费用或损益科目,以应付以后的有效期,达到税收减免的目的。
(四)无形资产摊销属于税收减免政策,企业可以分期将无形资产购置成本计入期末费用或损益类别,从而可以延长无形资产的利润率,提高企业的利润总额。
四、构成要素
无形资产摊销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购买或发展的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
(二)购买或发展的无形资产,其折现值(经定价确定)。
(三)摊销年限。
(四)摊销的期间费用或损益科目。
五、计提特点
(一)无形资产摊销必须采用统一的计提年限,也就是说在摊销期间采用同一的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