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多源立体监测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多源立体监测体系.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多源立体监测体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心,2019.11.1,2019年第七届输电新技术年会,目 录,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强降雨、强震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甘肃舟曲、四川汶川、茂县等都先后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据自然资源部统计,2018年全国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分布图,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主要类型,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不同电压等级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不同电压等级分布特点,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
2、势,不同诱发因素比例分布图,诱发因素分析,800kV(29.97%)、500kV(29.51%),降雨(66.64%),1、降雨:降雨入渗软化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增大了坡体重度。(如:500kV文赣1回284#和 285#、500kV赣雷回014#、800kV锦苏线1327#),文赣1回 284#,文赣1回 285#,赣雷回 014#,锦苏线 1327#,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2、修路开挖坡脚:切坡产生临空面,使坡度变陡,坡体重心上移,改变了原坡体的稳定平衡状态;(如:500kV盘龙1回200#、500kV赣红1线18#),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1、线路运检
3、部门缺乏地质专业人员,难以判别地灾隐患和发展趋势。2、近年来高速公路、村村通公路处于高速建设阶段,修筑公路造成边坡扰动问题突出,公路建设前期运检部门难以获得相关情况和资料。如:500kV盘龙1回200#,500kV赣红1线18#。,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3、建设弃土处理不彻底,造成杆塔附近弃土堆积,在不良地质地区容易受雨水冲刷,弃土首先滑移从而带动原状土滑坡。4、存在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地灾隐患治理不规范,防治手段不足等问题,如挡土墙没有基础,造成挡土墙自身稳定性不足。,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5、溶洞、采空区等地下地灾隐患难以发现,且受通道走廊的影响,线路规划建设时难以完全规避。如:
4、800kV复奉线1314#。,主要诱因:地下溶洞。处理方式:截水沟、灌浆充填,复奉线1314#,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当前我国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防治难度大:输送距离长,沿途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广、诱发因素多。防治要求高:线性串联工程,任何一个塔位的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整条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治理成本高:山区施工运输条件恶劣,缺少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地质灾害风险状态,事后治理代价大。,800kV锦苏线1327#治理前后照片,500kV盘龙一线200#现场抗滑桩施工,一、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形势,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大体分两种类型:基于降雨诱发
5、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测预警:研究降雨量、强度和过程与地质灾害的对应关系,建立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与降雨过程的统计关系。基于灾变体形变的监测预警:以地质灾害位移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室内模型实验开展监测预警;前者强调了地质灾害受外界触发因素影响的统计学研究,后者则强调的是地质灾害位移的机理研究。,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现状: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开始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选取的指标主要有:地震烈度、岩土体类型、地层岩性、地貌分区、高程、地形起伏、降雨量等。问题:预警范围小,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的针对性不强。,风险预警图,风险预警报告,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现状:常规形变
6、监测手段,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需求:监测范围大、精度高、受条件限制少(环境条件恶劣、无人区)。技术筛选:InSAR普查、局域监测,北斗实时单体监测。,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InSAR局域监测利用雷达卫星开展地表形变监测,监测范围大(50km*70km)、精度高(mm级),非接触,全天候、不受云层及昼夜影响,对环境条件恶劣、人员难以到达的地区有较大优势。北斗实时单体监测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监测灾变体形变,分析风险趋势,配合地面增强网建设,监测精度可达mm级。结合北斗短报文功能可在无信号地区使用。适合于高风险杆塔单体边坡的实时监测。,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国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