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研究院&紫金山实验室:2022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研究院&紫金山实验室:2022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前言01 6G云网融合愿景和驱动力02 6G云网融合理念2.1 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2.2 连接与智能深度融合03 6G云网融合架构3.1 总体架构3.2 组成单元3.2.1 核心节点3.2.2 超级边缘节点3.2.3 分布式节点04 边缘节点使能技术4.1 异构资源池4.1.1 异构资源池驱动力4.1.2 异构资源池特点4.1.3 异构资源池软硬件设计4.2 智能内生4.2.1 研究进展和原则4.2.2 边缘智能内生4.2.3 节点内跨域AI4.2.4 网络数据采集和应用4.3 微服务化RAN4.3.1 微服务化RAN驱动力4.3.2 微服务化RAN设计准则4.
2、3.3 微服务化RAN演进及架构设计4.4 智简可编程4.4.1 智简可编程设计原则4.4.2 智简可编程网络框架4.4.3 智简可编程赋能定制化4.5 无蜂窝组网4.5.1 无蜂窝系统架构4.5.2 分布式协作传输技术4.5.3 无线资源管理与控制技术05 探索与验证5.1 边缘节点构建与验证5.2 无蜂窝网络验证评估06 未来展望附录1 术语 参考文献 01 02 03 04 04 04 05 05 06 06 06 07 08 08 08 08 08 09 09 09 10 11 12 12 12 12 15 15 16 17 17 17 19 19 21 21 22 24 25 30目
3、 录0102前 言第六代(6G)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中国电信研究院在贯彻网络强国战略中提前布局6G研究,坚定云改数转战略,持续推进云网融合深入发展。面向6G,中国电信研究院携手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创新并开展6G云网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本白皮书首先阐述了6G云网融合的愿景、驱动力及关键技术发展理念,提出6G云网融合架构、面向边缘节点的使能技术,以及面向6G云网融合关键技术的初步探索与验证。本白皮书是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紫金山实验室对未来6G云网融合的初步技术展望,后续需要持续迭代与优化,同时希望为业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信研究院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所有
4、并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白皮书中部分或全部内容。引用本白皮书中的文字、数据、图片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研究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起草人中国电信研究院:杨峰义、刘洋、王晴天、刘海涛、陈鹏、王建秀、钱兵、徐晓桐、宗佳颖、冯建强、李泽旭、黄璇、李翔宁、熊雄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黄永明、王东明、何世文、刘升恒、詹行、马俊超、李进、刘东杰、尤建洁、朱敏、张川、许威、张铖、张教、夏心江、曹阳、秦新义、刘淑珍、杨沛、王良鹏、易云山、许璐、陈新华、范艳云伴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部署,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已经在全球
5、范围内逐步展开。ITU-R报告1指出,在通信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更迭的驱动下,6G网络将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包括全息通信、触觉互联网、网络与计算融合、万物互联、多维传感、全球无缝覆盖等。由于6G系统的复杂性、先进性以及对产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深入展开研究,谋求竞争优势。如:美国成立“Next G”联盟、欧洲启动“Hexa-X”研究计划、韩国制定“6G研发实行计划”、日本成立“6G技术研究会”等,我国也分别在学术界与产业界从不同的视角对6G开展研究2 3 4。按照3GPP/ITU的6G发展路线图,6G研究目前仍处于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架的创立、关键技术的辨识发现及证实阶段。在
6、6G总体研究层面,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鹏城实验室、佐治亚理工、萨里大学等国内外学术团队,提出了6G发展的三大趋势(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八大场景(沉浸式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五大指标(“TK+B+90%”,即Tbps速率、Kbps/Hz谱效、s时延、Billion/km2连接密度、90%全球覆盖),并发布相关白皮书,推动业界对6G发展概念形成共识2。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看,需求的拉动及技术的推动是网络发展的主要驱动力。6G产业仍将延续需求、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具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