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2025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2025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公示征求意见)I 目次 引言.III 1 范围.1 2 核心原则.1 安全优先.1 风险可控.1 绿色低碳.1 兼容互通.1 质量可溯.1 3 质量底线要求.1 基本要求.1 电池.2 电池管理系统.3 热管理系统.4 消防系统.4 汇流柜/汇流配电区(配电柜/配电区).5 变流器.5 动力线缆、连接器.5 箱体.5 4 行业最佳实践要求.6 大规模火烧试验.6 消防系统有效性评估.6 可靠性评估.6 信息安全.6 电池热管理.7 易维护性.7 5 生产要求.7 集成.7 电池.7 出厂检验.7 6 包装、运输、贮存.8 7 监督与执行.8 附录 A(资料性)产品参数表.9 A.1 储能系统
2、.9 A.2 电池.9 A.3 BMS.10 A.4 热管理系统.12 A.5 消防系统.13 II A.6 PCS.14 附录 B(资料性)引用标准名录.16 附录 C(资料性)指南编写参与企业.17 III 引言 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新型储能增长表现突出。截至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GW,达到达到101.3GW101.3GW,同比,同比增长增长110%110%,累计装机规模已达到“十三五十三五”期末期末的的3232倍。倍。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
3、Wh23.03GW/56.12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同比增幅均达到68%。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招中标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储能系统中标规模达到储能系统中标规模达到86.2GWh86.2GWh,同比,同比+264%+264%。其中集采其中集采/框采能量规模为框采能量规模为59.3GWh59.3GWh,同比增长,同比增长618%618%;EPCEPC中标规模为30.1GW/81.3GWh,中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76%。EPC中标企业(不含集采/框采)达到382家,同比增长16%;储能系统中标企业(不含集采/框采)共计124家,同比下降31.1%。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避
4、免因低价无序竞争导致核心部件质量下降而引发热失控、爆炸等安全隐患,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质量底线标准,为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运行奠定基础。通过推广行业共识的最佳实践,推动储能产品技术迭代与安全升级,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向安全、性能竞争和价值竞争转变。1 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设计制造的核心原则、安全与质量底线、生产、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以及监督与执行机制,提供了该领域的行业最佳实践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以及工商业等用户侧储能领域,以预制舱式、集装箱式或柜式结构为主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本文件
5、不适用于家庭户用储能系统及移动式储能系统。2 核心原则 安全优先 储能系统的设计、材料选择与制造过程应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不应以牺牲安全性能换取其他效益。储能系统应确保在正常运行、故障及异常工况下均能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与环境造成的风险。风险可控 储能系统应开展定量火灾风险评估,识别风险源、明确火灾/爆炸演化路径、量化风险等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储能系统安全运行。绿色低碳 从原材料获取至最终回收处理,需全面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档案,推动储能产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兼容互通 储能系统应提供标准化的电气与通信接口,支持与其他设备、系统的高效集成。系
6、统需具备良好的互操作能力,以实现多系统协同、电网互动及分布式能源接入,增强系统灵活性与扩展性。质量可溯 核心部件的来源、生产工艺及测试数据应具备可追溯性与可验证性,建立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为产品合规性、可靠性及持续改进提供依据。3 质量底线要求 基本要求 3.1.1 储能系统应提供下列基本参数,并在产品显著位置设置清晰、耐久、易读的铭牌标识:产品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厂商等信息;额定充/放电功率、能量、电压范围、防护等级、重量、外形尺寸等核心技术参数;IP 防护等级、绝缘等级、冷却方式、消防措施等安全防护参数;执行标准、认证标志等;平面布置图、电气连接示意图等。3.1.2 储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