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22生物医疗&人工智能调查白皮书(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勤:2022生物医疗&人工智能调查白皮书(76页).pdf(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生醫 x 人工智慧調查白皮書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2目錄AI於生醫的發展與應用趨勢台灣生醫 x AI產業現況概覽健康醫療照護產業定義產業應用價值鏈生醫 x AI產業企業布局與實務建議資金篇資金取得租稅獎勵AI企業資料建置資本化議題營運篇智財布局上市取證市場行銷客戶服務數位篇數位轉型AI風險管理個資保護資安防護結語附錄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服務範疇及團隊01020403特別感謝序言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3特別感謝合作研究單位|IEK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慈映 組長|劉家豪 研究員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4正是台灣智慧生醫產業點火關鍵時刻 需各界攜手向前序言生技產業過去範圍只包含製藥與醫
2、材,台灣的優勢並不明顯。近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拜資通訊技術進展之賜而異軍突起,應用領域幾乎無所不包,而其中最引人注目者莫過於醫療與健康產業。原因一是這新產業可以嘉惠人類健康福祉的巨大潛力,二是產業隱含的可觀商機。基於台灣過去在電子資訊領域的優勢,頓時讓生醫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在台灣變得格外令人期待。以我個人曾經擔任會長的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而言,最近一屆的會員和理監事陣容裡,電子資訊界的企業家比例陡增,變得格外顯眼,也令人興奮。其實我們可以觀察到,台灣醫療界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近年有非常大的轉變,由早先的保守遲疑變成今天的全力擁抱,而且不論在醫院裡或在創業圈裡,進展也都不少。但是這並不意味台灣未來這條路
3、走下去就會是一條坦途,我們有一些歷史包袱必須正視面對。首先就是醫療服務產業化的問題,過去不論政府與民間對此都一直有爭論。政府對於醫療服務素來以管制為主,醫院與診所組織是不能營利的;而醫學教育也常強調醫師濟人救世的本分,好像如果談賺錢的企業經營就是偏離本道。但是生技醫療一旦結合人工智慧,就超越了國家界線,有很好國際化的機會。這時若侷限於過去的思維,就會斷送台灣躍升國際舞台的機會,將來只有被國外產業入侵的份。事實上從政府角度而言,管制與興利並非絕對互斥,端視政府能否構思巧妙的政策設計。而醫學教育也有機會容納醫療服務產業創新的思維,讓醫療服務有達到經濟規模與國際化的機會。換言之,企業家賺了錢一樣可以
4、做好事(企業社會責任),不是企業家就一定是唯利是圖。此外,智慧醫療產業的成功,技術以外的環境因素也非常重要,舉凡鼓勵與管制平衡的政策、資料運用規章(大數據運用與隱私保障)、資金籌措、智財保護、醫護人員的創新誘因、國際市場與品牌行銷等等,都是挑戰。這些都需要政府與民間、學界建立共識、攜手向前。就是因為智慧生醫產業發展會仰賴如此眾多的環境因素,勤業眾信這次所進行的生醫人工智慧調查,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堪稱是國內首見最完整而可信的調查,非常值得各界參考。在此智慧生醫產業正要點火的關鍵時刻,調查結果對所有利害關係者應該有相當的啟發作用。很希望這報告能夠引領國內相關的政府政策、研究與教育方向,促進跨領
5、域的對話,讓台灣生醫產業能夠一舉成為資通訊產業後另一個台灣的驕傲。也很期待勤業眾信這報告只是未來整個系列的第一集,而報告系列會變成協助台灣智慧生醫發展的指南針,與見證發展的珍貴歷史紀錄。前行政院院長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張善政 董事長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5台灣醫藥產業的新機會: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序言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至今,從藥廠的疫苗研發至醫院的病床管理等生技醫療產業的產業發展備受關注。回顧近幾年在全球政府大舉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之下,除了人類智慧(HI)專業的醫療判斷,透過大數據資料庫與人工智慧(AI)的輔助,藥廠可以有效地縮短新藥研發的週期,醫院也更有效因應疫情而調整管理模式,皆顯示AI技術
6、的應用已逐漸落地,為醫療產業所帶來的潛力更是不容小覷。往後AI技術也將持續在醫療照護產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漸漸從”nice to have”轉變為”must have”,領導者更需要思考如何妥善將AI技術商業化、如何培養相對應的人才、如何形塑人工智慧在醫療照護產業的生態圈,以提升醫療照護產業的能量,朝向精準健康、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以台灣的產業特性而言,台灣的資通訊產業發達,擁有許多ICT技術與資源,再者,多年努力下來,醫療資訊數據庫資料量雖然不大,但精準度以及品質都很優良,很適合發展AI於醫療領域的應用,若相關的法令配套能夠實施,在市場上將會是一大優勢。本篇報告即歸納了台灣健康照護產業在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