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厦门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介绍-陈明建(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厦门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介绍-陈明建(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18年10月17日厦门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介绍陈明建 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总体情况二、运营管理三、保障机制提纲 厦门市常住人口约392万,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常住人口为50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 440平方公里。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351.20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187.30亿元。城市空间结构:“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城市基本情况一、总体情况 城市性质: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规模:2020年,常住人口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结构:“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的组团
2、式海湾城市。一、总体情况 城市空间结构 厦门市以“多规合一”平台为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初步研究至2030年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340公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因地制宜,实用为先 系统化,组团化干线综合管廊厦门市综合管廊建设总体规划图支线综合管廊一、总体情况 综合管廊规划情况集美新城片区综合管廊 全市已建成运营的干、支线综合管廊43.81公里,缆线管廊121.47公里,正在建设的干、支线综合管廊达48.53公里,已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总长达870公里。一、总体情况 综合管廊规划情况翔安片区综合管廊厦门市将管廊建设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特区
3、先行先试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运营管理,探索形成“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厦门模式,特别是在管廊运营管理和入廊收费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力争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多规合一”平台为基础,统筹防洪排涝、地下空间、电力、给水等规划需求,充分考虑管位预留。二、运营管理(一)强制入廊制度(一)强制入廊制度1.规划先行,统筹入廊2.立法保障,强制入廊 2011年出台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管线强制入廊制度,要求严格入廊管理。2017年7月,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凡已在管廊内
4、预留管线位置的区域,各管线必须统一进入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道路等主管部门不予审批。现已建管廊区域基本实现管线入廊。二、运营管理(一)强制入廊制度(一)强制入廊制度电力入廊 2016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工作的意见,要求市直部门、管廊运营单位、管线单位共同协作,促进管线入廊。2.立法保障,强制入廊二、运营管理(一)强制入廊制度(一)强制入廊制度中水入廊给水入廊目前,已投用综合管廊区域均实现管线入廊,全市入廊管线总长度超过870公里二、运营管理(一)强制入廊制度(一)强制入廊制度3.执行情况0100000200000300000雨水、污水、中水、燃气管道10kV电力缆线110k
5、V、220kV电力缆线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缆线长度(单位:m)厦门市入廊管线长度概况表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明确提出:1.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2.入廊管线单位应当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用。政府投资建设的管线入廊费用纳入项目概算,日常维护费用由管线单位缴交。二、运营管理(二)有偿使用制度(二)有偿使用制度1.明确有偿使用2016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工作的意见,要求市直部门、管廊运营单位、管线单位共同协作,促进管线入廊。2013 年,率 先 出 台综合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暂定收费标准2016年,合理定价,逐步完善2018年,充分协商,提出参考,出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
6、偿使用费参考标准二、运营管理2.完善收费标准(二)有偿使用制度(二)有偿使用制度2013年出台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收费标准,以覆盖管线一次性直埋成本为定价依据,初步形成综合管廊收费定价、运营管理等有偿使用的有偿机制,引导管线入廊。该收费标准,经过三年的培育,各管线单位基本接受了有偿入廊的理念,逐步转变了管线单位长期无偿使用地下空间的习惯。二、运营管理(二)有偿使用制度(二)有偿使用制度3、低价引导,转变观念,培育市场截止2018年7月,共签订入廊协议83份,已收取有偿使用费7212万元理顺缴费机制,市、区级财政投融资建设管线入廊费列入建设项目概算二、运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