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咨询:2022年国内运动医学市场研究报告(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湖咨询:2022年国内运动医学市场研究报告(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本土企业加速国产替代2022年7月前言013前言随着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领域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运动医学潜在市场需求端不断增加;而在骨科器械被纳入集采的大背景下,骨科厂家原始利润下降,纷纷寻找转型机会,运动医学目前作为唯一没有被纳入集采的骨科器械,成为热门选择,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重加持下,运动医学已成为骨科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未来随着运动医学手术在更多的医院和城市的普及,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除了高增长外,运动医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进口垄断,2017年,国内运动医学市场国产占有率不足2%,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目前国产企业包含德美医疗、天星医疗、凯利泰等均对运动医学细
2、分领域展开布局。高增长、广阔的国产替代让骨科产业、投资市场对运动医学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近几年运动医学赛道逐渐火热,投融资和并购活动活跃;产业基金及创投基金对该赛道持续加码,期待能够发掘未来国内运动医学市场上的优质标的。本篇文章参考网络公开信息与业内专家访谈,对国内运动医学细分赛道潜力和相关公司进行分析,分享下我们的研究供大家做行业参考。运动医学行业概述025运动医学概述1)基础概念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的医学学科,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或影响运动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损伤,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和内镜微创技术等关系
3、密切。运动医学源于骨科,但运动医学更关注与运动相关的损伤, 在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又与普通创伤骨科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处理运动性损伤,运动医学从骨科中分离出来。现阶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中,运动医学手术量已达到300-500台。运动医学已经逐渐从骨科剥离出来,形成专门的科室。2)发展历程1955年,全国各体育学院与医学院陆续建立起运动医学教研室,开启了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的篇章。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2007年,随着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及后续的筹备,中华医学会的运动医学分会正式成立。
4、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在北京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医学会与医师学会的运动医学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运动医学在全国各地的整体与快速发展。2020年,瑞金医院、上海六院、北京三院等大型三甲医院把运动医学从骨科单独划分,而年手术量超过300台的医院也在考虑单独划分运动医学,关节、创伤等专业医生也开始从事运动医学。3)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预计在70亿美金左右,整体市场稳健增长,相比起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4.8%。而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虽然发展较晚,规模小,但市场增速迅猛。2021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为40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过23%。0102030402020年20
5、15年 2016年2019年2017年 2018年2021年+23.5%国内运动医学市场规模0204060802015年2020年2017年2016年2021年2018年 2019年+4.8%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单位:亿元单位:亿美元表源:BIS Research ,云湖分析表源:BIS Research ,云湖分析6运动医学产业链 (1/2)从产业链看,运动医学行业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运动医学产品及耗材制造商,下游主要为运动医学产品流通及终端医院。1)上游:包括植入与非植入耗材,生产加工工艺为上游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植入耗材对强度、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力学相容性、耐磨性等均有较高要求
6、,临床使用的植入耗材经历了从金属逐步到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过程,且材料的更迭仍在持续。随着材料的演变,其价格逐渐升高,但对应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逐渐减少。植入耗材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的优质原材料供应商数量较少,核心关键材料仍以进口为主。以PEEK材料为例,其上游材料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仍被威格斯等进口厂商垄断,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强。2)中游:医疗器械供应商,高值耗材为海外医疗器械厂商所垄断。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中,关节镜系统为基础设备,带线锚钉、界面螺钉、带袢钛板、人工韧带等为主要的植入耗材。由于国内运动医学领域起步较晚,厂商多处于产品线布局阶段,目前市场以施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