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新能源IT系列报告:储能IT百亿市场空间潜力分析-220712(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新能源IT系列报告:储能IT百亿市场空间潜力分析-220712(47页).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华西计算机团队华西计算机团队2022年7月12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分析师:刘泽晶SAC NO:S1120520020002邮箱:新能源IT系列(九)储能IT:百亿市场亟待解锁核心逻辑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产品底座数字化程度提升。未来的储能系统功能应归纳为“自我感知、自我响应、对电网更加友好”。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对储能系统成功商业化部署至关重要;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等技术全面赋能储能系统的安全、运维以及运行经济效益成为趋势。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PCS、B
2、MS和EMS作为基础底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可见BMS/EMS向数据赋能、智能化、平台化、云化发展,PCS也更加强调自主智能、数据打通、协同运行等。各厂商纷纷发力智能/智慧储能,提升产品数字化的智能化程度。信息化赋能储能场景,场景联动构建能源互联网。源、网侧:电力交易市场加速推进,提升经济收益是储能主体的核心诉求。以风光配储新能源电站为例,储能EMS与发电预测、电力交易形成联动,在满足电网调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一方面一体化数据打通和协同能够帮助电站形成更合理的储能充放电策略,在交易市场获得更有利的交易价格,直接提升储能收益;另一方面储能EMS综合考虑电池系统各类参数,进行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
3、策略的设计以减少控制成本。用户侧:储能参与节能管理,助力工商业/园区峰谷套利,减少电费;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将成为储能信息化的重要落地场景。数字化深度赋能能源变革,伴随储能系统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储能场景更加复杂化,“源-网-荷-储”交流互动常态化,储能爆发将为能源IT带来新的增量,我们预计,储能信息化市场未来规模将占到储能市场规模的10%-15%。投资建议:核心推荐东方电子&朗新科技&国能日新,受益标的还包括南网科技等。风险提示: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新能源建设不及预期;3)储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4)市场系统性风险等。1qVaXtVeXgYnXkZpZeXrQaQ8QaQtRmM
4、tRtRkPnNpQiNrQnR6MqQvMwMqQmQNZpOpO目录201 千亿储能赛道乘风而起02 储能信息化百亿市场亟待解锁03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01千亿储能赛道乘风而起3能源供给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大范围优化配置和统筹平衡供应商&消费者双重身份;低碳化&智慧化的服务1.1 能源供给结构性变革:清洁能源大规模装机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供给侧实现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4 双碳实现路径1.1 能源供给结构性变革:清洁能源大规模装机我国清洁电源
5、装机结构将于2060年达到96%。2021年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根据方案,中国需要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5 2020-206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及结构(单位:亿千瓦)1.1 清洁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且出力具有间歇性特点。因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风电出力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风电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也无规律性。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大。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
6、。照在光伏面板上的阳光本身就间歇、波动和随机的。除去白天与黑夜的区别,还源于天气(如日照、风力)的不稳定。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的特性明显,伴随着碳中和政策带来的更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极大考验。6 南非某光伏电站基地典型日出力曲线风电出力的时空特性86.30%12.50%1.20%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熔融盐储热1.2 储能:双碳背景下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储能技术解决可再生清洁能源波动性与间歇性等瓶颈问题,在配电侧实现发电与负荷的动态平衡。储能作为新增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将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可以整合可再生能源,实现连续、有效的能源利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