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联通: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互联网大会&联通: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2025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系列成果目 录前 言.编 组.一、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态势.1(一)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1(二)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3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演进.6(一)整机“智能化感知决策水平”不断提升.6(二)多模态模型算法赋能“大脑”层级进步.7(三)小脑模型算法迭代优化,实现拟人化运动控制.7(四)“肢体”构筑机器人的“钢铁之躯”.8三、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典型实践与探索.10(一)人形机器人率先重构工业制造人机协同范式.11(二)人形机器人探索构建普惠、精准、有温度的医疗未来
2、.12(三)人形机器人将重塑交通物流生产力范式.13(四)人形机器人将重构家庭生活的效率与体验.14四、探索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新路径.16(一)筑牢硬件根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互通.16(二)强化感知能力,促进人形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17(三)聚焦重点场景,驱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健康发展.18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系列成果前 言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前沿范式,正成为智能技术突破虚拟边界的关键支点。人形机器人打破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认知局限,通过独特的“人形”设计,使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无缝适应人类工作与生活环境,熟练操作为人类设计的工具与设备,实现从纯粹信息处理到与物理世界
3、通用交互的本质跨越,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理解和改造物理世界的最佳“身体”,进而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我们将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瞻和最新趋势,深度洞察这一技术的应用探索与未来图景,希望可以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系列成果编写组组长:李红五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陈辉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组长:杨锦洲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张阳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工作组成员:郭耀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杨峥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罗力卓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夏璠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薛竞 中国联
4、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韩莹莹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林桢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李纪超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张雅文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深圳)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系列成果一、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态势(一)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 1.人形机器人的内涵 人形机器人作为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颠覆性创新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速形成数实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催生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关系,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向自主经济跃迁的核心引擎,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韧性。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制造的具有类似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
5、。人形机器人灵感来源于人类的身体,集仿生学原理和机器电控原理于一体。与普通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拥有拟人智能能力,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赋能,实现拟人化的感知、决策、控制能力,实现了智能的飞跃。同时,人形机器人还需要具有拟人的外观,通常由头部、躯干、四肢等部分组成,能够实现模拟人类的行走、抓握等动作。这种类似人类的形态,可以快速融入人类社会,完成具体的任务,通用性和适应性较强。人形机器人依据其结构与功能特性,可主要分为轮式人形机器人、足式人形机器人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轮式人形机器人采用轮式驱动,搭配机器人手臂与灵巧手,兼具移动能力;足式人形机器人着重腿部运动能力,手部主要用于
6、平衡;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双足、双臂、双手及各类感知和人工智能功能,有全面软硬件基础,能适应开放环境中的多任务。012.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1950年1980年,为人形机器人的概念萌芽阶段,图灵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机器人的概念奠定了基础。现代机器人的雏形是195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的可预编程机械臂。美国通用汽车1960年首次将Unimate工业机器人投入生产线进行焊接工作。斯坦福大学、早稻田大学分别研发了首台移动机器人和可对话的人形机器人。1980年2000年,进入早期探索阶段,得益于计算机硬件和传感器设备取得突破,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具有类似人类听觉、视觉和本体感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