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2025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报告(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联招聘:2025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报告(28页).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智联猎头 2025 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报告 2025 年 6 月 2 核心观点 1.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仍需巩固,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注重金融创新与数据赋能,助力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2.银行业具备数字化项目推进的组织优势,不过部分数字化人才实现快速补充可能需要借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数字化相关人才跨行业求职意愿度高,专业技术类人才迁移成本低,有利于人才补充。4.金融数智化与金融安全是目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主题,金融产品经理、安全风控类、技术类岗位需求较高。5.行业内传统岗位对人才经验包容性较强,数字化相关岗位多要求 3 年以上工作
2、经验,并为技术、算法类人才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资。6.智联猎头助力我国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人才战略实施,基本覆盖全业态体系,并且已与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九成以上机构达成深度合作。3 1 银行业发展现状 4 据世界银行 2025 年 1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自 2024 年 6 月以来,全球经济环境有所改善,通胀压力开始缓解,主要经济体未出现显著放缓,全球金融状况略有缓解。货币政策宽松目前已成为普遍现象,政策支持了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的经济活动,预计 2025-2026 年世界经济仍以 2.7%的速度增长。2025 年我
3、国 GDP 增长目标设定为5%,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 30%左右,对全球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仍需巩固,当前外需支撑力度不足以弥补内需疲软,新兴产业的发展动能尚难以完全对冲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拖累效应。在经济结构转型与周期转换过程中,多重挑战依然突出。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于 2019 年 2 月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问题。2022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再次指出:5“
4、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 2025 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目前,我国银行业正积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宏观层面看,改革有利于金融资产合理配置,更有效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格局。就银行业自身发展而言,也将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运营能力,强化风险管理与合规水平,推动普惠金融和包容性服务发展,并促进
5、业务创新与生态协同。基于对相关政策的理解,梳理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化与强化科技监管的层次结构:6 从结构可见,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数字元素,贯穿了整个金融服务全流程。从底部支撑到场景应用,均提出了明确指示。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解决金融资源错配与结构性失衡问题,资源流向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重构业务流程,实现运营效率和能力的提升;运用大数据分析推动经营决策由经验导向向数据驱动转变,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依托大数据与 AI 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和脱敏机制,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数字化发展催生创新型金融产品;构建跨行
6、业合作生态,银行与政府、科技企业在合规安全框架下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产业融合;推动绿色算力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7 2 数字化转型人才梳理 8 从 2019 年我国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 2022 年规划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秉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基本原则,凸显数字、AI、科技、绿色等关键词,先进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深化应用至关重要。梳理过往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发展的相关会议和政策,已形成从工作部署到应用约束再到有序推进的完整路径:2022 年规划重点强调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场景感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