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1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121页).pdf(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编写说明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法论,更是推进数实融合与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融合技术产业的发展,核心产业规模实现高速增长,成为了数字产业化的新引擎。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深度作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环节,通过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延伸等重塑制造业传统的研发范式、生产方式、管理形式和组织形态,让数字技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赋能于实体经济,加速释放更大的外溢效应、乘数效应,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
2、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实现路径和实践成果,构建了“中央举旗定向、政府引导规划、地方务实推进、产业联动发展”的中国模式,形成了“巩固、提升、创新”并行推进的中国方案,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5G 工厂等中国品牌。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深度融入 49 个国民经济大类,2024 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1.53 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船舶行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信息化基础扎实,转型需求急迫且难度适宜,是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重点行业。近年来,船舶行业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践,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车间、“5
3、G+工业互联网”和 5G工厂示范标杆不断涌现。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创新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和装备工业二司的指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会同产业界各方共同研究编制了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旨在为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过程中的需求场景识别、应用模式打造、关键系统构建和组织实施方法提供参考借鉴。当前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对实施路径的探索也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后续我们将根据实践情况和来自各界的反馈意见,在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发布新版报告。目 录一一、总则总则.1(一)适用范围.1(二)编制
4、目的.1(三)编制框架.2二、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需求二、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需求.3(一)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3(二)融合应用需求.4三、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模式三、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模式.9(一)融合应用总体视图.9(二)融合应用创新场景.10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施部署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施部署.37(一)融合创新实施架构.37(二)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建设.39(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44(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49(五)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57(六)数据治理体系建设.62(七)典型场景下工业互联网建设部署.65五、五、实施流程与要
5、素保障实施流程与要素保障.86(一)基本原则.86(二)实施流程.86(三)要素保障.90附件附件 1 典型场景及解决方案案例典型场景及解决方案案例.92附件附件 2 专业术语解释专业术语解释.108编写单位编写单位.1161一、总则(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船舶制造业是指“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行业代码 373】,包括金属船舶制造、非金属船舶制造、娱乐船和运动船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改装、船舶拆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标器材及其他相关装置制造。从产业链角度看,船舶行业上游是各类原材料及配套设备,主要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动力装置、电
6、力设备等;中游是船舶制造;下游为航运、国防军工、海洋资源开发等船舶应用领域及租赁、维修等船舶服务环节。其中,船舶制造是核心环节,围绕船舶制造,船舶行业形成复杂多元的行业链条。本指南主要聚焦中游船舶制造环节,既适用于具有良好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也适用于数字化基础较弱,但有进一步改造提升需求的中小船舶企业。(二)编制目的(二)编制目的近年来,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和自身转型升级需求,我国船舶行业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实践,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成效初显。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工业互联网在船舶行业的应用仍以点状探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