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5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51页).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第 1 页第 1 页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并受法律保护,并受法律保护。转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来源源: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牵头编写单位:牵头编写单位: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主要编写单位及编写组成员:主要编写单位及编写组成员: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陈国、彭伟军、吴晶、蒋昊、叶可可、潘晓丰、刘金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姜春宇、庞伟伟、张立
2、锋清华大学:蔡剑北京大学:关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皞罡北京理工大学:盖珂珂北京邮电大学:马兆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毅、段田田、张瀚文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张锐、韩言妮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鲍启凡、刘雅丹、陈龙飞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吴俊、段蕾、郭星、孔令鲁中国移动研究院:何申、粟栗、李春梅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包岩中国移动设计院:张高山、方明星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戴正元、吕张慧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冀振明中国移动卓望公司:陈凌虎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陈丽、唐风第 2 页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蔡国城、李頔中国青年网:孙其、郭凯薇神州数码数云科技有
3、限公司:梁操、陈明江西网算科技有限公司:丁显炜北京天耀宏图科技有限公司:魏强、姜瑶感谢各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协作以及各位参编专家的辛勤付出与智慧贡献!第 3 页前 言数字可信是基于技术信任的综合安全与信任机制,旨在通过用户自主防御与跨组织协作,持续评估各方信誉,适应开放生态系统的信任需求。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身份信息泄露、数据算法歧视、数字资产被盗等难题也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数字可信技术来解决。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担新质生产力国家队职责,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力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信级开放可信基础设施
4、,加力推进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着力构建支持“多主体、多平台、多领域、多应用”的数据要素流通新范式,合力打造数字可信新生态。本白皮书阐述了数字可信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并构建了包含区块链、身份、数据、资产、治理监管的数字可信技术体系。通过典型实践案例,展示了数字可信在金融、AI、数字身份、农商、医疗、司法、文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共建数字可信生态的倡议和行动建议,旨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可信是人类文明在智能时代的崭新基石,中国移动将以国家队使命扛鼎数字可信新基建建设,以战略引领筑牢数字基础设施根基,以生态聚合释
5、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期待与各界伙伴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筑牢可信底座,让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都行稳致远,共赢数字文明新未来!第 4 页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7 71.1 政策背景.71.2 产业背景.81.3 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2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可信的概念及重要性数字可信的概念及重要性.13132.1 数字可信的理念与内涵.132.1.1 数字可信的概念定义.132.1.2 数字可信内涵分析.132.2 数字可信的重要性.152.2.1 数字可信的重要性概述.152.2.2 面向个人的数字可信.172.2.3 面向企业的数字可信.17第三章第
6、三章 数字可信的体系架构数字可信的体系架构.19193.1 数字可信总体架构.193.2 数字可信设施体系.203.3 数字可信服务体系.213.3.1 身份可信.213.3.2 可信数据.213.3.3 可信资产.223.3.4 可信规则.223.4 数字可信治理与监管体系.233.5 数字可信主体.243.6 构建电信级开放可信基础设施与服务.253.6.1 电信级规模支撑(Scale).263.6.2 开放无缝接入(Seamless).273.6.3 安全可信(Security).273.6.4 统一的跨链协议与身份协议等新规范(Standard).28第 5 页第四章第四章 数字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