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商业属性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商业属性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35页).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不同规模 B 端:随着规模扩大,2B 属性更强。B 端内部也分大中小不同类型客户,越是规模大,议价能力也越强,对服务、品质要求更高,而小 B 则表现为2C 逻辑。 定制和非定制:定制更要求研发数量、柔性生产、客户响应速度。定制生产是将2B的逻辑演绎到极致。相比于非定制模式,定制化对企业柔性生产、研发迭代能力有着核心要求,对组织生产能力(供货速度、品质稳定、成本控制)亦有严格要求。结合上述分析,B 端量大有需求,仍是主流应用场景,C 端消费仍需教育,且存在运输等难题,但随着时间推移,后续C 端有望加快增长,但预计相当长时间内仍以B 端为主。 B 端切入容易:B 端采购者最终消费者,且 B 端以
2、成本、服务为核心点,因此在该渠道内,预制菜可避开较高消费者教育成本,以直击B 端痛点方式获量。 B 端效率更高:B 端单点消费量大,能实现更好供应链效率,而 C 端需求分散,且面临较高冷链物流压力,当一个仓库运输单量在 5 万单以下时,经济上较难实惠。 日本经历先B 后C 过程:70 年代前速冻食品发展缓慢,更多应用于军需、南极考察、奥运会等政府需求;70-90 年代,随着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外出餐饮蓬勃发展,行业迎来黄金 20 年,B 端迅速起量;90 年代后,经济发展趋缓下,女性外出工作比例提高,加上家庭小型化,以及微波炉、冰箱等设备普及,C 端消费逐步崛起。盈利能力:日本参考性有限,盈利望达10%以上美韩高于日本,基本可至10%以上。从海外发展看,调理类食品公司盈利能力仍较为可观,尤其是预制菜产品附加值较高,针对 C 端拉动可有效提升企业盈利性,美国冻品龙头营业利润率在 15%以上,韩国HMR 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0.5%左右。而日本整体盈利性较低,预计与日本农业效率、行业规模小、经济停滞、社会回报率较低等因素有关,在日本其他食品子行业盈利能力均普遍不高,比如啤酒、乳业等,于我国参考价值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