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兴市场商业资讯:中国新能源行业:助力经济加速低碳转型(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新兴市场商业资讯:中国新能源行业:助力经济加速低碳转型(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驱动因素除了扶持政策带来的重大影响,可再生能源行业还有三大内驱增长动力首先,电力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具有规模效益。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风能、光伏板块规模不断扩张,并开始从中受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投产,提升了售电收入。另一方面,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维护设备,降低运营成本。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例如,中国五大电力公司之一的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的年报显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业务板块对公司总净利润的贡献不断上升,分别从2018年的13.2%和24.9%,增加到2019年的23.4%和28%。其次,经过9年建设,碳
2、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基本建立。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文件规定,如企业碳排放超标,应以市场价另购排放许可证,以抵消超标部分。其实早在2017年,电力行业内就启动了类似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即“绿证”制度。高碳排放的火电企业需要向清洁能源企业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政府期望通过这种自愿认购的方式,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而建立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显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将成为碳排放许可证和绿色电力证书的市场供应主体。第三,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宽电力行业的外资准入管制,尽管由于电力行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其开放程度目前仍然较低
3、。例如,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宣布,取消建设、经营电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通过引入外资,有望加快建设可远距离输送的特高压电网,从而解决长期以来中国西北偏远地区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电力输送问题。(3)风险与挑战首先,与已较为成熟的火电行业相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仍位于成长阶段,正处在从政府扶持到自主发展的关键转型期。近年来,政府不断削弱财政支持,而有关企业却仍旧高度依赖补贴,因此面临着挑战。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宣布将逐步降低风电价格、取消风电项目补贴。文件明确,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每千瓦时0.8元,2020年的不得高于每千瓦时0.75元。同时,对2021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国家不再补贴。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尽管如此,为了享受更多补贴,风电企业仍大力建设有关项目。全年风电投资额达2,618亿元,同比激增70.6%。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7吉瓦,在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占比最高,是2019年的2.8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7.1吉瓦,即全年总量的65.6%,是在12月这一个月中完成装机的。这些急赶进度完成的项目,以后可能存在质量隐忧。同时,政府取消补贴后,那些尚未实现规模经济、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很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