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智能控制器行业深度:电动工具和汽车市场机会已来国内控制器厂商有望扶摇直上-210324(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智能控制器行业深度:电动工具和汽车市场机会已来国内控制器厂商有望扶摇直上-210324(36页).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产品成本主要受到上游通用性元器件价格影响。近年来电子元器件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尽管存在因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而导致的部分原材料供不应求和环保政策导致的 PCB 油墨价格上涨的潜在影响,但总体来看,行业上游具有供应充足、竞争充分、质量有保障、价格稳定的特点。同时,智能控制器属于典型的定制化产品,不同电控部件因控制方案、应用技术、结构设计、材料工艺等不同,对原材料使用的品类、规格亦存在较大区别,导致各家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2017 年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5G 等市场需求强劲,而各大硅晶圆厂供给量成长有限,在全球主要硅晶圆厂商 SUMCO 和SKSiltron 宣布 2018
2、 年提价 20%后,华强北电子元器件价格指数大幅上涨至134.35 后逐步震荡下滑,在 110-125 间趋于稳定。我们判断,随着后续硅晶圆厂供给能力逐步提升,电子元器件成本稳定在一定水平,进而产品成本得到控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智能控制器是各式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下游应用领域的多样性与广泛性保证了行业的产品需求和市场规模。智能控制行业处于各类终端设备产业链的中游,且与终端产品联系较为紧密,故自身发展状况受下游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但又得益于广泛的应用领域与智能化浪潮的趋势,赋予了智能控制器厂商在目前已有市场基础上,除了深耕细分领域,也有足够的空间待挖掘、拓展,降低本身因行
3、业所处细分领域饱和而导致的需求下降的风险。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2021 年达到27,070 亿元,较 2020 年同比增长 14%。从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来看,2017 年,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等领域是智能控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比分别为25%、20%及 16%。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也推动了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2017 年该领域的占比达到 9%。全球化和产业专业分工是智能控制器行业产生的必要条件。首先从智能控制器行业本身特点来看,技术复杂、更新迭代快、投入产出比低,形成稳定品质和规模出货的能力具备一定门槛;其次,从下游需求端来看,在以
4、智能化、个性化为核心的诉求下,万物互联需要得到赋能,越来越多的厂商更倾向于通过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厂商可以更多地聚焦于产品的营销推广和品牌运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最后,从上游供应端来看,国内电子制造业集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备供应链产业集群优势以及研发制造的成本优势,智能控制器行业可以对厂商纷繁复杂的需求快速响应、定制化批量生产,厂商对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依赖得到进一步加强。生产模式转换与市场布局是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话语权不断强化的体现。欧美传统控制器厂商具有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生产规模大、研发水平高、在高端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等优势。近年,随着国内厂商技
5、术水平发展,加速市场开拓,国内控制器龙头开始蚕食高端市场。德国代傲和英维斯集团是全球知名控制器厂商。英维斯集团 2014 年被施耐德电气收购,控制器相关业务不再单独披露;德国代傲 2019年控制业务相关收入为 38 亿元,与国内知名厂商拓邦股份(34.9 亿元)、和而泰(34.5 亿元)2019 年控制器营收相差无几,国内厂商正逐步奠定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我们从产业发展自身角度来看,通过梳理控制器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一、从生产模式来看,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一般采取“以销定产”的策略,存货成本可控;相对应的,行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转型,以期巩固与客户的合作以及拓展合作伙伴,达到提高销量与增
6、厚产品附加值的目的;具体来看,厂商逐步从一开始的 OEM 模式,向ODM 模式和JDM 探索,每年都维持一定增速的研发费用,提高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二、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国内智能控制器下游需求纷繁,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订单较为分散,智能控制器厂商会有选择地深耕几个细分市场,绑定下游厂商、成为稳定供应商,然后不断巩固细分市场中的地位,形成行业“区域性”垄断,在行业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能够实现行业内共赢共存的良好竞争环境。三、下游终端厂商倾向于建立稳定的共赢合作关系,以保障自身业务的稳定性;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本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