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汽车行业横向评价主要OEM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一):智能车时代谁有‘真实力’?-20201221(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汽车行业横向评价主要OEM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一):智能车时代谁有‘真实力’?-20201221(21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1 行 业 及 产 业 行 业 研 究 / 行 业 深 度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汽车 2020 年 12 月 21 日 智能车时代,谁有真实力? 看好 横向评价主要 OEM 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一) 相关研究 顶层设计指引“供需”方向,长城柠檬 混动DHT技术推出- 2020/12/14-2020/12/20 汽车周报 2020 年 12 月 20 日 11 月新能源车加速复苏,特斯拉电机 国产化全面启动- 2020/12/07-2020/12/13 汽车周报 2020 年 12 月 13 日 本期投资提示: 新势力崛起,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值,均倒逼着传统整车厂快步奔向智能化。新势力
2、的出现 收到了消费者的热切追捧,目前国内 Nio、小鹏和理想的月销均持续超过 6 个月的环比增 长,而特斯拉的月销更是突破 2 万台。同时在市值表现上,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车 企,远超第二的丰田。在此背景下,传统 OEM 纷纷奋起直追,不仅成立全新品牌打造智 能电动车,更是花重金投入研发,提升整体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 共识,智能化逐渐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传统 OEM 先后投入重金加码智能化。 智能车时代的竞争聚焦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正如此前我们的报告新势力们 的前景及竞争力探究站在大变革的起点看清新的赛道(二)中提到:智能车的意义 是在于解放人车关系,竞争将从解放驾驶
3、者和愉悦乘客两个维度共同展开。智能化的能力 包括硬件架构以及软件算法,而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是能力的呈现载体。 评估“能力”可通过资源投入、产品形态、用户反馈 3 个维度来进行。我们基于时间轴的 角度,将评价技术/产品的能力及潜在竞争力分为了 3 个维度,主要为:资源投入(包括研 发体系和能力) 、产品形态(应用阶段的静态对标分析)以及最终的实际用户反馈(以及反 馈响应速度及效果) 。本文首先从资源投入方面来评价新势力与传统 OEM 的能力边界。 结论:新势力在抢夺人才方面更积极,可比职位的薪资要比传统 OEM 平均高出 20%-40%不等,研发人员占比也均在 30%左右。但从工程师绝对数量上,
4、传统 OEM 头 部企业毫不示弱,将更具有技术规模效益。视觉算法、自动驾驶架构、传感器融合是行 业普遍渴求的职位,核心玩家均在加紧补齐这些领域的能力短板,因此短期难有企业形成 压 倒 性 优 势 。 新 势 力 中 , 蔚 来 / 小 鹏 / 理 想 / 威 马 的研 发 团 队 数 量 分 别 为 2668/1569/1005/800 人,而从研发人员的招聘力度上看,小鹏和蔚来的投入最为积极, 新增智能化职位分别为 41/28 个,其次是理想,威马的确显得略有掉队。从现有产品架构 及用户反馈看,前 3 家企业在软件、算法实力上现状是小鹏蔚来理想。但考虑到各家 在研发负责人上的新变化,2-3
5、年后这一排序或许会有变化,蔚来和小鹏或难分伯仲。 传统 OEM 在智能化道路上,也开始产生了分化。以“零束”为代表的传统“新”势力, 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团队人员规模在 400-500 人左右,虽后续人员计划扩张至 1000 人, 但观察到招募的职位多为其各领域的“产品经理”和“架构师” ,短期构建团队和形成战斗 力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在快马加鞭。以亿咖通为代表的老派智能研发中心,已有研 发人员超 2000 人,智能化领域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目前在积极向自动驾驶的深水区(智 能化职位需求中超 40%为算法工程师)挺进,显得更为稳健。以仙豆为代表的互联网外 脑,展现出了更强的进攻性,互联网人来解决
6、互联网问题,是他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和特点。 总体看,新旧势力并非水火不容,他们均在用自己的方式快速适应智能车时代的用 户需求。智能化没有标准答案,谁能有效满足自己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谁就可以走到终点。 因此我们认为新势力及优秀的传统 OEM 可借此变革浪潮再次崛起。 投资建议: 整车“三化”是未来 10 年行业发展的最大主线。而目前在智能化赛道上,新势力已具备 了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及实际战斗力,这其中我们认为小鹏短期更有优势,但看未来 2-3 年维度,Nio 或许会有赶超的可能。而在传统车领域,推荐具有庞大研发团队,以及丰富 智能化经验的吉利汽车。依托于全面架构化造车,产品竞争力提升,预计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