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产业发展趋势市场研究行业报告(3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产业发展趋势市场研究行业报告(31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0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 核心逻辑 51. 市场空间:消费领域重归成长,动力领域趋势开端61.1.消费领域迎阶段性爆发,5G 带来中长期成长61.1.1.智能手机 2016-2018 年电池容量稳定,近两年加速提升61.1.2.5G 锦上添花:总量回暖,单机再提升,应用领域持续拓宽71.1.3.消费锂电需求测算81.2.动力:全球电动化势不可挡,终端重塑趋势开端91.2.1.全球电动化开启,中国产业链共振91.2.2.Model 3 打造爆款,期待新能车终端重塑121.2.3.动力电池需求测算172. 负极行业趋势:路径之争尚无定论,产品升级已是必然192.1.天然 VS 人造:各有
2、优劣,各具提升空间192.1.1.负极技术指标难兼顾,路径之争尚无定论192.1.2.人造石墨:成本下滑增厚盈利,谨防过度竞争212.1.3.天然石墨:享资源优势,贝特瑞一家独大262.2.硅碳负极:最具产业化前景的新型负极材料272.3.负极产业国内为王,或有量价齐升契机282.3.1.国内负极已占据全球主要份额,行业格局较好282.3.2.下游需求量增且质增,产品持续升级或有量价齐升29图目录图 1:iPhone 历年机型电池容量演变(mAh)6图 2:安卓品牌旗舰机型电池容量演变(mAh)7图 3:安卓品牌千元机型电池容量演变(mAh)7图 4:智能手机总量预测及 5G 手机占比(单位:
3、百万部)8图 5:特斯拉各季度产量(辆)13图 6:18Q3 美国单一车型销售额前十名13图 7:18Q3 美国单一车型销量前十名13图 8:特斯拉 Model 3 各季度产量及交付量(辆)14图 9:2019Q3 美国中小豪华车市场畅销车型排行(辆)15图 10:Tesla 自动驾驶介绍16图 11:Tesla OTA 升级16图 12:Tesla 安全评级17图 13:负极材料主要分类19图 14:国内负极材料技术路线对比20图 15: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主要流程21图 16、国内针状焦需求情况(万吨)22图 17、国内针状焦供给预测(万吨)22图 18:针状焦价格变化23图 19:石墨化示意
4、图24图 20:国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产量(吨)25图 21:2019H1 国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份额25图 22: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主要流程26图 23:国内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产量(吨)27图 24、石墨结构28图 25、硅结构28图 26、2018 年四大材料集中度情况29图 27、2018 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格局29表目录表 1、消费电池需求测算(GWh)9表 2、各大国际车厂新能源车布局11表 3、各大国际车厂在华新能源车布局12表 4、美国市场 2018Q3-2019Q1 三个季度轿车销量排行榜(辆)14表 5、国产 Model 3 与 ABB 入门级豪华车价格对比17表
5、 6、动力电池需求测算(GWh)18表 7:常见负极材料性能对比20表 8:璞泰来人造石墨负极成本构成(元)22表 9:焦价对负极材料成本弹性测算23表 10、石墨化内化弹性测算(元)24表 11、不同材料负极性能对比27表 12、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测算29核心逻辑1)负极材料的应用迎来量增和质增-消费领域重归成长,动力领域趋势开端,新需求孕育新产品。消费领域智能手机 2016-2018 年电池容量相对稳定,近两年 加速提升;5G 锦上添花,带动总量转正,单机再提升,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动力领域全球电动化开启,Model 3 为代表的智能电动车对终端进行重塑,新 能车迎来新的趋势性开端。2019
6、-2021 年负极需求分别为 22/29/37 万吨。量 增同时,产品对倍率性能、循环性能、能量密度的需求不断提升,负极产品型 号多样,新需求孕育新产品,负极产业或可期待量价齐升。2) 负极材料指标难兼顾,天然&人造上各有所长,路径之争尚无定论,产品升级 是必然。天然容量&成本具优势;人造循环&倍率性能更佳。电芯厂选择过程中 需要考量自身技术工艺以及性能成本平衡。天然石墨负极:依托资源禀赋,格 局更优,盈利更稳;人造石墨负极:短期内享受降本带来的红利(原材料-焦& 加工费-石墨化等)。同时,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天然&人造产品在综合性能 上仍持续提升;而硅碳负极则是最具产业化前景的新型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