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宏观深度报告:流动性“新知”系列之二读懂流动性从央行视角谈起-20200915(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宏观深度报告:流动性“新知”系列之二读懂流动性从央行视角谈起-20200915(21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宏观深度报告宏观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 / 21 2020 年 09 月 15 日 宏观经济专题-外资行为,与市场逻 辑-2020.9.13 宏观经济专题-美国疫情,至暗时刻 或已过-2020.9.13 宏观经济点评-信贷平稳,结构改善 延续-2020.9.12 流动性流动性“新知”系列“新知”系列之二之二: 读懂流动性,从央行视角谈起读懂流动性,从央行视角谈起 宏观深度报告宏观深度报告 赵伟(分析师)赵伟(分析师) 杨飞(分析师)杨飞(分析师) 马洁莹(联系人)马洁莹(联系人) 证书编号:S0790520060002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4 证书
2、编号:S0790120080081 作为流动性“新知”系列第二篇,我们重点从央行的角度作为流动性“新知”系列第二篇,我们重点从央行的角度重新审视流动性框架重新审视流动性框架。 从总量到结构、 从宏观到金融, 央行逐步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从总量到结构、 从宏观到金融, 央行逐步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 从总量到结构,货币政策多目标动态平衡,工具运用和新工具创新增多,传导渠从总量到结构,货币政策多目标动态平衡,工具运用和新工具创新增多,传导渠 道多元化。道多元化。传统周期下,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等总量目标为主;进入 转型阶段后,政策注重总量目标、调结构和防风险等平衡。货
3、币工具运用方式和 思路随之变化,准备金、逆回购等成为补充流动性常规工具,MLF、民企融资支 持工具等创新增多。货币传导,从单一银行体系,逐步拓展至非银和金融市场。 从宏观调控到防风险,央行对金融稳定重视度提升,逐步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从宏观调控到防风险,央行对金融稳定重视度提升,逐步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 架。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包括 MPA、跨境资本、住房金融、金融基础设施四个方面 内容,其中 MPA 是核心,从资本与杠杆、流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随着金融稳 定影响因素增多, 表外理财、 同业存单、 跨境资本流动等先后纳入审慎管理框架。 政策框架变化,政策框架变化, 与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与经济金
4、融市场发展相适应; 后者也推动政策框架转型和完善后者也推动政策框架转型和完善 货币政策框架变化,与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进入货币政策框架变化,与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进入转型阶段转型阶段后,央行托底经后,央行托底经 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引导。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引导。有别于传统周期,转型阶段经济波动下降、结构 性矛盾凸显,货币政策帮助托底经济、为转型创造适宜货币环境的同时,引导机 构加快传统过剩产能、房地产等融资出清,加速资金流向新兴产业等。为缓解出 清过程的 “负溢出” 效应, 央行运用定向工具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企等的支持。 转型过程中转型过程中,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快速
5、发展, 也推动也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金融监管升级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金融监管升级完 善。善。2011 年之后,银行表外、非银业务快速增长,带动实体融资多元化、金融市 场扩容,为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提供市场化的传导渠道;金融发 展过程中的资金监管套利、 违规流向等乱象, 也推动当局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随着流动性分层凸显随着流动性分层凸显,传统分析框传统分析框架容易产生偏误架容易产生偏误,客观认知货币政策框架客观认知货币政策框架 伴随货币派生伴随货币派生、市场结构等变化市场结构等变化,流动性已出现明显分层流动性已出现明显分层,沿用传统货币政策分,沿用传统货币政策分 析框架容易产生
6、偏误。析框架容易产生偏误。随着外汇占款下降,央行通过向大行投放基础货币,大行 再向中小行和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 然而后者对同业依赖度相对较高, 更容易受 到流动性冲击。流动性分层下,不同渠道货币传导效率不同、对实体影响不同; 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 容易出现资金空转等问题, 使得货币政策注重精细化管理。 客观认知货币政策客观认知货币政策, 有助于厘清多目标平衡下的流动性演绎。, 有助于厘清多目标平衡下的流动性演绎。 货币政策主要维护 银行流动性,但流动性分层下,非银机构“负债荒”容易放大整体流动性波动。 多目标平衡过程中,货币政策对实体和金融流动性调控也不尽相同。例如,2017 年金融去杠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