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4基于区块链的跨行再保理应用研究报告(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4基于区块链的跨行再保理应用研究报告(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基于区块链的跨行再保理应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跨行再保理应用研究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4 年 10 月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图表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摘 要摘 要跨行再保理业务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后,逐步进入到完善和规范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业务的繁荣发展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应收账款流动性,还能有效提高金融机构获客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动力。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可追溯以及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与跨行再保理场景对多方协同、资产数字化、价值流动安全等层面的需
2、求高度契合,形成了包括银行主导、企业参与,银行联盟主导以及政府部门主导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行再保理应用模式,本文介绍了部分模式下跨行再保理应用案例供参考。本文分析认为,下一步,一是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联邦学习、安全多方学习、可信硬件等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再保理业务数字化转型;二是要推进跨链合作与城市链对接,实现不同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开放式再保理生态;三是注重加强隐私泄露、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等风险防范,保障跨行再保理业务安全稳健发展。编制工作组编写组成员:聂丽琴胡达川郭林海王硕罗梅琴邹晨马蒙郭志军苑璨黄步添许曼迪张碧宇姜文泽参编单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
3、有限公司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目 录一、背景研究.1(一)跨行再保理业务概况.1(二)跨行再保理现状及挑战.5二、区块链技术在跨行再保理场景中的应用分析.8(一)多方协同.10(二)资产数字化.11(三)价值流动安全.12三、跨行再保理区块链应用.15(一)模式一:银行主导,企业参与.15(二)模式二:银行联盟主导.18(三)模式三:政府部门主导.22四、总结与建议.24(一)探索“区块链+”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再保理业务数字化转型24(二)推进跨链合作与城市链对接,构建开放式再保理生态.24(三)注重风险防控,保障金融稳定.25(四)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规范业
4、务可持续发展.25(五)加速资产数字化可信流通,完善法律监管框架.26参考文献.27一、背景研究1一、背景研究(一)跨行再保理业务概况一、背景研究(一)跨行再保理业务概况1.背景及定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深化,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国家金融服务的重要领域,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供应链金融中,围绕核心企业参与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具有依赖内源融资、依赖债务融资和短期贷款需求高的特点,因此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效率对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以外,金融市场中还存在应收账款流动性不足问题。首先,信贷资产流动性低,由于我国融资市场以间接
5、融资(银行贷款)为主,信贷资产流动性相对较低,也导致商业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表及相关管理指标会面临困难。其次,信贷资产转让受到限制,我国信贷资产转让需遵守洁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上述的市场需求变化驱动了银行创新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变化和客户各式各样的需求,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服务模式以及业务流程需要不断创新,提高银行收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行再保理业务应运而生。中国银行业协会于 2021 年 4 月底印发了中国银行业协会跨行再保理业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通过政策推动了跨行再保理业务的发展,为银行间应收账款资产的流动、转让提
6、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一、背景研究2指引指出跨行再保理业务定义:商业银行买入另一家银行持有的以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为付款人的应收账款,交易标的是基础交易下的应收账款。再保理业务的核心在于应收账款的转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应收账款转让需要达到必要条件和程序。在应收账款真实性的核验中,应核验合同、发票、其他凭证等文件、对应收账款有效性审核和向债务人确权,保理商和再保理商从法律上有责任和义务上确保应收账款债权真实存在。在应收账款转让有效性中,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的一种,并允许其进行转让,并且相关法律也为应收账款转让提供了合法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