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4中国财政政策:演进、逻辑与取向报告(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4中国财政政策:演进、逻辑与取向报告(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1 目目 录录 一、财政政策概述一、财政政策概述 .1 1 二、中国财政政策演进二、中国财政政策演进 .2 2(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的财政政策.2(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财政政策.3(三)新时代的积极财政政策.5 三、中国财政政策逻辑体系三、中国财政政策逻辑体系.7(一)制度逻辑.7(二)治理逻辑.10 四、现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取向四、现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取向.11(一)继续推进现有减税降费政策,保持宏观税负稳定.12(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政策有效性.15(三)调整财政支出方向,提高财政乘数效应.16(四)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增加中央转移支付规模.18(五)拓展债务空间,加大中央杠
2、杆.21(六)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抑制地方道德风险.2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8 2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1 财政政策的制度逻辑.8 图 2 2018-2023 年各年与累计减税降费规模.12 图 3 2010-2023 年不同口径中国宏观税负变化.14 图 4 2022 年各国 IMF 口径宏观税负比较.14 图 5 2010-2023 年税收与非税收入变化.16 图 6 中国与 OECD 国家的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对比:2023 年.20 图 7 19952023 年转移支付及其比重.21 图 8 2023 年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负债率.23 图 9 2023 年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
3、央政府债务占比.24 图 10 2015-2018 年置换债券发行规模与 2023 年融资平台有息负债规模 26 表格目录表格目录 表 1 20182023 年间不同口径下政府债务规模和负债率.22 1 中国财政政策:演进、逻辑与取向中国财政政策:演进、逻辑与取向1 1 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报告首先简要概述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义和类型,然后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演进的典型事实及其蕴含的中国特色的制度逻辑和治理逻辑,最后分析总结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一、财政政策概述一、财政政策概述 现代财政政策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是政府用来实现财政职能、
4、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首先,财政政策已成为政府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工具。财政政策可以提供一系列工具以促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成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有力政策工具。其次,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主要间接调控手段。与政府管制不同,财政政策虽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控制性,但更多的是采用税收、支出、公债等手段,通过利益机制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治理的目的。因此,概括而言,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达到稳定、发展以及实现公平与效率等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策略。从不同角度,财政政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
5、发挥作用的机制,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是指内在于财政制度体系,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1 作者:贾俊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刘勇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2 无须改变现行财政措施就可产生调控效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主动采取不同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根据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其手段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
6、加财政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其手段主要有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分配活动不会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效应或紧缩效应的财政政策,它的影响是中性的。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具有扩张效应,因而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二、中国财政政策演进二、中国财政政策演进 中国财政政策从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19781992 年)即积极财政政策之前的政策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9932012 年)和新时代(2013 年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一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的财政政策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的财政政策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