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与管控实践-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赵旭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与管控实践-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赵旭辉.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与管控实践2024年8月1.1 我省空气质量污染形势严峻优良天数比例:1月1日-8月20日,我省优良天数比例位于全国第21位(去年同期第19位),在长三角区域中比例仅高于江苏,在中部区域高于山西和河南;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变化幅度排序位于全国并列第30位(从高到低,与浙江并列)。PM2.5:1月1日-8月20日,我省PM2.5浓度排序位于全国第22位(去年同期并列第16位),在长三角区域中最高,在中部六省中低于河南、山西和湖北。PM2.5浓度同比变幅位于全国第28位,同比变幅在周边区域中仅低于上海和江苏。自2024年元旦起,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出现显著反弹,形势严峻。为有效
2、应对此情况,根据领导要求,由大气处牵头,联合监测中心、环科院、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抽调骨干成员组成空气质量日调度跟踪工作专班。专班成员会商每日空气质量短信表统计1.2 成立空气质量日调度跟踪工作专班专班每日及时对污染热点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成因,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并上报至相关部门,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具体工作如下:大气环境质量形势分析 污染成因分析 精细化溯源分析 提出管控建议1.3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围栏技术可锁定站点周边疑似污染情况高值点位监控和预警 焚烧事件 烟花燃烧 建筑扬尘 水雾喷淋 无人机干扰 鼓风机干扰 非运维人员入侵AI场景定制锁定站点周边
3、疑似污染情况与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及时锁定站点周边疑似污染情况,实时推送监管部门,赋能监测数据提质增效,助力污染防治攻坚。电子围栏场景定制8月18日六安国控站点PM2.5小时浓度序列通过颗粒物组分监测,推测污染类型借助电子围栏技术,六安开发区站点周边出现焚烧事件,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1.3 使用电子围栏技术案例1夜间六安焚烧导致颗粒物浓度抬升1.3 使用电子围栏技术案例2烟花爆竹燃烧使阜阳PM2.5浓度升高8月18日阜阳国控站点PM2.5小时浓度序列20时开始,伴随元素碳、氯盐(表示烟花爆竹燃放)组分浓度升高,PM2.5浓度快速上升。8月18日阜阳元素碳和氯盐小
4、时浓度序列8月18日晚阜阳开发区因烟花燃放,发出告警1.3 使用电子围栏技术案例3建筑扬尘导致芜湖部分时段PM10浓度抬升7月4日芜湖清苑设区站点PM10小时浓度序列 7时开始,伴随镁离子、钙离子(表示建筑扬尘)组分浓度升高,导致PM10浓度上升。电子围栏显示,站点周边存在建筑施工,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1.4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激光雷达技术,实现污染物动态捕捉水平扫描:精准定位污染源(有组织、无组织源)水平扫描:精准定位污染源(有组织、无组织源)走航监测:污染源快速溯源,用于应急监测走航监测:污染源快速溯源,用于应急监测8月23日宿州NO2、PM2.5、K+、NO3-小时浓度序列 组分:23
5、日21时开始,宿州NO2浓度增加,K+(生物质燃烧)同步增加;NO2二次转化为硝酸盐,导致硝酸盐浓度逐渐累积。雷达图:某工业源上方有污染烟羽,国控站点指示物和雷达监测较为符合。8月23日21时宿州平扫雷达图1.4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案例1夜间工业作业导致NO2、PM2.5浓度升高某工业源8月25日23时宿州站点(皖北煤电)PM10、CO浓度偏高8月25日23时宿州某工业源夜间作业8月25日夜间宿州平扫雷达图1.4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案例1宿州夜间再次出现工业作业1.4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案例2夜间走航结果可以溯源夜间NO2高值20时开始,马鞍山各站点NO2浓度升高。8月26日马鞍山各站点NO2
6、小时浓度序列8月26日马鞍山夜间货车运输、走航监测结果气态污染物(NO2)二次转化生成硝酸盐和铵盐,表明夜间受货车运输影响较大。1.4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案例3淮北利用走航技术,精准识别道路扬尘 走航区域:淮北市城区和部分郊区道路,累计 300 余公里。城区多数道路排放潜势较小、污染较轻,靠近施工工地的道路、城乡结合部道路和支路路段污染较重,民生路中部、相山北路北段污染较重;城乡结合部道路、支路及背街小巷的扬尘较为严重,道路积尘量和车流量均较大,过往车辆引起的扬尘较大,需加大对该路面的吸扫、洒水;城乡结合部农村内道路虽已硬化,但无清扫、洒水等措施,起尘较为严重;高速路和大部分郊区道路污染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