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北京交通大学:2024年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北京交通大学:2024年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45页).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2024 年 8 月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前前言言云网融合是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座,代表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贯彻国家“网络强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撑。其所具备的异构网络资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和一体化服务核心特征,突破了现有互联网“静态、僵化”的原始设计局限,强化了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体系架构层面的简洁、开放、集约设计理念,明确了未来互联网可持续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前进方向。为推动云网融合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落地,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开展了新型网络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首
2、次提出了“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攻克了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多维标识、资源适配、协同传输等基础性技术难题,基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构建了业内首个智融标识网络系统,成功验证了跨广域融合传输、确定性组网、算网协同调度等新质网络能力的特性与优势,为云网融合的建设提供了原创性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储备。本白皮全面阐述了“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既包含对云网融合的愿景需求和技术分析,也涵盖了新型智融标识网络技术对云网融合理念的赋能与升华。希望本白皮书关于云网融合与新型网络技术在协同演进方面的探讨,为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互
3、网络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演进发展。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目录一、云网融合愿景及对网络需求分析.11.1 云网融合能力愿景.11.2 云网融合特色发展方向.21.2.1 提供新业务:算网资源一体化服务.21.2.2 构建新网络:深度全定制化的云原生网络.31.2.3 支持新计算:基于数据处理单元组网的新型云计算.41.2.4 服务新管控:实现资源一体化管控的云网操作系统.41.3 云网融合对网络需求分析.5二、传统互联网体系与技术差距分析.72.1 体系结构差距分析.72.2 标识技术体系差距分析.72.3 服务质量保障差距分析.82.4 资源适配差距分析.82.5 服务编排差距
4、分析.8三、智慧融合标识网络体系架构能力.10四、智慧融合标识网络体系关键技术.134.1 多维标识融合技术.144.2 动态资源弹性适配技术.184.3 异构资源智慧协同技术.234.4 云网深度融合部署技术.26五、智慧融合标识网络技术试验案例.315.1 基于标识映射的异构网络融合高可靠协同传输技术.325.2 面向业网协同的智融标识网络确定性按需组网技术.355.3 面向算网协同的算力服务标识寻址路由技术.38六、总结与展望.41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网络体系与技术白皮书1一、一、云网融合愿景及对网络需求分析云网融合愿景及对网络需求分析1.1 云网融合能力愿景云网融合能力愿景云网融合是
5、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座,代表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作为网络、云、算力设施之间的粘合剂,云网融合旨在构建基于计算、存储、网络、通信、数字等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网络系统,强调了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体系架构层面的简洁、开放、集约设计理念,倡导了未来互联网可持续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支撑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云网融合代表了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理念:在长期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通过持续地吸纳新型的通信、网络、计算等技术,实施虚拟化、云化、服务器等的融合创新与变革,将具有不同特征与不同路径的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创造出更加灵活、智能、高效的计算和通信环
6、境。中国电信在 2020 年发布了云网融合 2030 技术白皮书,提出了云网融合的“网随云动”、“网络云化”、“云数联动”三大核心需求,构筑了涵盖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操作系统在内的云网融合发展愿景。经过四年的前沿探索和技术积累,中国电信已经建立了包含电信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在内的一系列云网融合关键性基础设施与系统,在业务形态、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开展了突破性的应用探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随着新型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大模型、直播等新业务形态的相继普及,云网融合的理念也在持续地迭代与演进,其在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操作系统三个层面的核心能力愿景均较初期有了实质性地革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