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42页).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2024 年版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目录录一、前言.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4(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6(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6(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7(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9(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9附录 1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11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14附录 3 不同地区食谱示例.19一、东北地区.19二、西北地区.22三、中部地区.25四、西南地区.
2、28五、东南地区.30附录 4 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方举例.32附录 5 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361儿童儿童青少年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6 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 7.9%;而1982 年,我国 7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 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
3、、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根据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国民营养计
4、划(20172030 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2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217 岁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和校医等,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辅助预防与控制提供食养指导。本指南主要针对膳食营养相关的原发性肥胖,不针对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有其他合并症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可参考本指南,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食养方案。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肥胖定义与判定。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
5、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其中,原发性肥胖(或称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遗传性疾病等原因,主要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能量摄入、身体活动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依据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判断,详见附录。617 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采用腰围或腰围身高比进行判断。腰围以7 岁18 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 611)作为中心型肥胖筛查依据;617 岁男生和 69 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 0.48
6、,1017 岁女3生腰围身高比大于 0.46 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主要是腹腔内和腹壁脂肪蓄积过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胃热火郁证胃热火郁证: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