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新基建形势下的云网融合(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通院:新基建形势下的云网融合(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新基建形势下的云网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苏越 0101 新基建与云网融合新基建与云网融合 新基建概念边界明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其底座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作出正式的解释,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也正式确定了其边界. 新基建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部分 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新基建的核心 信息基础 设施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 设施 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与 深度应,是信息基础设施+行业 创新基础 设施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资源投入与设施 部署,以更好的布局与建设运行模
2、式支撑 新技术的的深度发展,是信息基础设施的 “周边” 云计算成为信息基础设施操作系统 面向新技术基础设施: 云计算为其他新技术基础设施和 应用提供了部署环境和技术支撑 能力,同时与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速 新技术应用 面向算力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云计算为算力和通信网络基础设 施提供了资源管理与调度能力, 简化了管理流程,同时协调算力 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协同 工作。 面向应用与服务: 为各种应用部署运行提 供接口和环境 面向硬件与软件资源: 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 源进行管理、控制和调 度 j计算机系统 j信息基础设施 云计算是信息基础设施中通信网络、算力基础设施与
3、新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协同配合的重要结合点。如果 把信息基础设施比作一个计算机系统,那么云计算就是其中的“操作系统”。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云计算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联接的“质”和“量”都存在瓶颈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架构陈旧,无力应对5G时代流量爆炸、联 接激增的多元业务应用场景。 海量联接涌入PB级的数据的处理将下放边缘,将云计算的能 力延展至边缘侧的协同机制尚不清晰。 全域计算能力的覆盖度仍有较大差距 承载力不足:跨数据中心、跨域的资源调度、整合、分发能力不足。 资源利用效率低:算力使用的周期波动明显,资源伸缩弹性受 制于现有技术架构,使用效率较低。 兼容性不足:异构加速资源的兼容能力
4、不足 5G到来释放了大量边缘侧场景落地,对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能力从中心侧扩展 至边缘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未来海量数据的处理,单一数据中心难以承载,多中心的整合调度分发是 大势所趋; 现阶段主流云计算架构仍以虚拟机为调度单元,跨域的调度的环境一致性难以 保证 。 汇聚强大算力同时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更加的高效的资源利用需要云计算具 备更加灵活的架构以获得极致的弹性。 CPU的算力支撑有限,特定场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对GPU、FPGA等 异构加速体系的需求明显; 伴随国产化进程加速,统筹纳管飞腾、龙芯、海思等国产芯片的计算资源的需 求日益凸显,对云计算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提出新要求。 运营商当前网
5、络面临的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连接数量激增,业务场景多样化 的挑战,再加上5G商用的倒逼,对网络的云化改造是大势所趋 企业上云对网络提出更高要求,亟需提升网络与云的协同能力 多云时代,灵活、敏捷、高质量的网络能力成为企业上云的必备条件,承载网 络根据各类云服务需求按需开放网络能力,实现网络与云的敏捷打通、按需互 联的能力尚且存在不足 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是通信网络、算力与新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协同配合的重要结合点, 也是整合“网络”与“计算”技术能力的平台,因此云计算需要面向更广连接与计算发展进一步提升能 力水平 云网融合是云计算面向更广联接与计算发展的重要实践 云网边一体化是构建面向
6、全联接与全域计算的端到端服务能力的整体架构,云网融合是云网边一体化架 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网融合:一是为数据中心间互联提供技术能力,二是助力5G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云化改造 云边协同:充分利用5G低时延、多连接、大带宽特性,结合中心与边缘 云的计算能力,赋能给各行业应用 云网与云边提 供全域覆盖的 计算能力 云原生 云网融合将成为“新基建”的强力支点 面向“新基建”的云网融合将是云、网、边、端整体架构的重要支撑,实现全域数据高速互联、应用整 合调度分发以及计算力的全覆盖,最终提升新基建“联接”与“计算”的能力水平 云网融合 5G 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 联接 数据中心 智能计算中心 计算 云网